八月開始,是收稅的日子,縣里的官員會組隊下到各鄉鎮去算賦。成睪縣那些耕種呂家和尹家以及那些大戶人家土地的租戶,期望著這一時間的到來。
今年,劉協承諾他們,稅賦只交收成的四成,同往年比起來,這就是糧食啊。留下的糧食越多這一年的生活就會更好過。
往年呂家和尹家是收的五成租,再加上交給官府一成的稅賦,佃農就得交六成。其他那些小地主,也參照尹家和呂家的決定,收五成的租子,還什么都不管。
這些租戶和佃戶,除了交租外,還有一成的官府稅賦,還有一些獻賦,過去尹秀可是每家加了二百至五百不等的獻賦。
所謂獻賦就是臨時加收的,不是大漢律法規定的賦稅,相當于攤派,什么皇帝壽辰啊,什么出兵剿匪啊,都算在獻賦之中。
除此之外,還有丁口稅,按照大漢律法,大漢平民從出生到死亡,分不同的年齡,會上不同數量的稅賦,青壯最多,老幼較少。
還有徭役,如果不服徭役,也得出錢出糧。算起來一家人繳納稅收過后,剩不了幾個。
因為劉協承諾這些租戶,只繳納四成稅賦,所以李晶不好擅自做主,于是命斷刀帶兵護送劉協回到成睪縣。
******
成睪縣侯府,今天特別熱鬧,縣中的首腦人物都集中在這里。
在侯府外,還聚集了不少農民,他們是聽說侯爺回來處理租子的事情,所以第一時間趕來,想第一時間得到結果。
“說說吧,今年是本候第一次對成睪縣收取賦稅,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劉協說道,轉頭看著李晶。
“侯爺,自從沒收了呂家、尹家,還有那些大地主的田產,官府賬目上能夠收稅的田畝增加不少,就算不多收那些租戶的租子,今年的糧食也會增加不少。所以下官認為,可減少稅賦,以安其民。”李晶說道。
嗯,這個李晶還是不錯,既照顧了官府的收入,也考慮到了百姓的苦楚,都不失為一個良臣。
“侯爺,可不能這么說,如今縣中官吏增加,軍隊的人數也增加,如果糧食收不起來,恐今年難以為繼。”主簿文靜說道。
文靜說的也沒錯,成睪縣今年的支出勢必更多,若是還是按照過去的一萬石糧食,成睪縣最后也是困難無比。士兵沒糧食吃,自然容易叛亂。官員沒有俸祿,自然會壓榨百姓。到時候成睪縣可就大亂了。
“侯爺,管他娘的,就按照過去收便可,尹秀那賊子收得,我們為何收不得。”龐東這個粗人,還真沒腦筋。惹得劉協一陣皺眉頭。
“你們幾個呢?”劉協看著斷刀等人。
“侯爺,我們對稅賦不熟悉,侯爺定了即可。”斷刀說道,其他幾人也是贊同的神情。
“好,既然如此,本候就說說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們的田畝的數量增加,收起來的糧食肯定會增加。
第二,除了一成的稅收,還有三成的租子,這又是一筆收入,因此我們今年的糧食絕不會少。所以本候以為,按照過去本候承諾租戶的收稅。
田地是自己的,按照大漢律法,戰時二成,非戰一成的比例收。耕種官田的租戶們,按照戰時五成,非戰四成的比例收取田地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