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李晶來訪。”春蘭進來匯報。
“讓他進來。”劉協讓李晶進來,在書房的圓桌坐下。
李晶逐漸適應了這種形式,開始的時候,李晶覺得這沒有上下之分,直到劉協說上下尊卑在心中,李晶才接受了這種圓桌形式。
“侯爺,洛陽中出了文學盛事,太學石經落成,屬下有意去瞻仰一下,特來請假。”
“太學石經,可是熹平年間,父皇令議郎蔡邕等人修訂的《詩》、《書》、《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等書。”劉協問道。
“正是,前幾天剛剛落成,這書是蔡邕等人經過幾年考證,用隸書刻于石碑之上,是全國的經書的范本。
來自各地的儒生都來太學門前抄寫經書,回到各地印證,屬下也想去抄寫一份,補足自己藏書的不足。”李晶說道。
“去吧,把經書抄寫回來,也作為范本。如果能夠請到蔡老先生,那就更好了。”劉協說道。
“侯爺不知?蔡老先生已經沒有再洛陽了?”李晶奇道。
“本候對洛陽的官員任命不熟悉。”劉協說謊到。
其實劉協記得蔡邕,是因為前世的記憶,這一世還真沒見過蔡邕。
前世記憶中,蔡邕有個很是出名的女兒,叫蔡琰,字文姬。蔡琰的生平坎坷,但是寫出的作品很是不錯,所以劉協記得。
“光和元年,蔡邕上疏奏對,多提及中常侍程璜之罪,后奏章泄漏,程璜勾結大長秋曹節,聯手陷害蔡邕,致使蔡邕流放朔方。”李晶說道
“朔方,你速速安排人去朔方查找,遇到蔡老先生立刻接到小王莊安置。”劉協說道。
“如此甚好,下官這就去安排。”李晶說到。
“嗯,此事還得本候回宮一趟,以本候需要老師為由,請大母出面,請蔡老先生回朝。如今朝中曹節,程璜已死,劉頜陽球早去。沒人再與蔡老先生為敵,想來回朝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劉協說道。
“如此最好。”李晶高興的告辭而去,劉協也命春蘭準備回永安宮。
******
長秋宮,何氏兄妹正郁悶著呢,眼看到手的三公位置,硬是被人奪了去。原本一條戰線上的袁家,楊家突然反水,反對何進出任三公。
“都是你?說什么這次讓永安宮身敗名裂,結果我們自己到手的肥肉飛了。”何進氣到。
“哥哥為何如此說話,妹妹還不是為了辯兒的未來,如果能夠扳倒永安宮,把那小子弄得身敗名裂,那辯兒上位豈不是順理成章。
只是明明那高爐倒塌了,我們只不過去推了一把,怎么就變成了我們的錯了。”何皇后至此都沒想明白,這是為什么。
“天不佑我。”何進說道。
“哥哥何必氣惱,等辯兒當上皇帝,哥哥要什么還不是手到擒來。”何皇后說道。
“事已至此,只能先看看,盡量修復同各大家族的關系,取得他們的支持。要不今后辯兒登位時,他們有出來反對,那可不妙。”
“此事要做,而且要做好。”何皇后也肯定的說。
******
小王莊,信息部的工作越來越繁忙,各地的信息匯聚過來,篩選互相印證,然后整理,報告給劉協。
劉協看著王章送來的情報,心中很是不安。
西涼,羌族叛亂。并州,匈奴猖獗。冀州出了一個大賢良師,聽說能夠治百病,還能呼風喚雨。按照劉協前世的記憶,這人應該就是張角。
從各地的情報來看,這張角的勢力不小,全國各地都有張角的勢力,特別是冀州和豫州,這兩個地方可是有張角二十幾個方,每一方有近萬人,這可是二十多萬哪。
朝廷方面,好像一點都沒有注意。每天歌功頌德,只說好的,對這些危險只字未提。
那些從朝廷派下去的官員,特別是那些十常侍的親朋,現在在各地貪污不斷,逼得很多平民破產,以至于張角的勢力迅速蔓延起來。
“報告侯爺,虎牢關抓住一個古怪的人。”一個士兵前來稟報,劉協一看,這是虎牢關的傳令兵。
“什么古怪的人,花過,你帶人去把人帶過來。”劉協說道。
很快,這個古怪的人帶到了劉協的面前,此人也就同普通人打扮一樣,只是腰上纏了一條黃巾,身上背了一個包袱。
“他們說你很古怪,我看也看不出什么古怪的地方啊。”劉協看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