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成睪縣軍民積極的準備著,大量物資被抬上城關。
民兵們分成不同的組,砍伐樹木,制作滾木。把適合的石頭臺上城關,充當礌石。
普通百姓也自覺不自覺的參與進來,男的跟著民兵搜集木頭石頭,女的幫著做飯,準備醫療物資。
董卓命家丁把家眷送回西涼老家,自己帶著親兵在虎牢關幫劉協抵御賊兵。
劉協把被褥拿到虎牢關城樓,每天住在城樓上。
春蘭、李晶等人先后來勸說,可是劉協堅持住在城樓上,理由就是,只要自己住在城樓上,那么成皋縣軍民就能擰成一股繩,所有人的心思都在抗敵之上。
董卓和李儒倒是沒來勸說劉協,只不過二人的看法很不一致。
董卓打心眼里面佩服劉協,心中暗自喜歡。當然這種喜歡,除了對劉協的欣賞以外,恐怕還有董太后的原因。
與董卓不同,李儒看向劉協的方向,眼中充滿著復雜。
劉協這一招,不但在成皋縣,恐怕在全國上下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那些俠義之士,恐怕很大一部分會歸屬與劉協麾下,劉協強大了,對董卓的崛起有好處,當然也有壞處。
劉協強大,對于劉協有戰友情誼的董卓來說,自然是有好處的。董卓可以借機與董太后拉攏關系,借助劉協的威望,迅速做大。
壞處就是,劉協自身的強大,也給董卓控制劉協造成了困難,今后董卓和劉協之間,免不了會發生爭斗,誰勝誰負,也是未知。
李儒這個東漢末年有名的謀士,對未來的預見,遠遠先與董卓,因此,對劉協的防備之心就自然而然的升起。
幾天時間,黃巾軍不斷派出小部隊試探,雙方也發生了一些小規模戰斗,只不過在李儒的謀劃下,有董卓手下的戰將和段刀等人沖鋒陷陣,黃巾軍勝少敗多,成皋縣的軍民士氣高漲。
一場場戰斗打下來,民兵們看到士兵每個人領到一筆不錯的錢糧,對抗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很多人計劃著要加入軍隊。
特別是段刀的騎兵隊伍,因為最先出動,砍回來的人頭最多,每人三四個,又記首功,獎金翻倍。
僅僅這一戰下來,每個士兵的收入是農民幾年的收入,當這些士兵把錢糧送回家,鄉里百姓眼饞得不得了,大家都謀劃著要當兵。
現在機會來了,侯府要招兵了,數額是九百,消息傳開,大家都爭先恐后的來報名。
這次劉協要招的是騎兵,因為之前從董卓的逃兵手里收購了一千戰馬,所以劉協打算招九百騎兵。
招兵的要求,首先是力量,要能拉開一石強弓。
第二是要有騎馬的天賦,特別是那些會騎馬的,優先考慮。
不過來報名參軍的人實在太多,劉協擇優錄取,很快選出了九百優質兵源。只要給時間訓練,他們就能成為優秀士兵。
戰爭是最好的訓練方式,這些民兵原本就學過初步的戰斗經驗,現在成為正式兵,領取了戰馬,鎧甲兵器,原來的老兵分到各什做什長伍長,負責教授新兵,加上這些新兵也很努力,居然訓練半天,就基本上掌握了弓箭要領。
接連幾天,黃巾軍都沒來騷擾,董卓段刀等人一日不停的訓練士兵,隨時準備迎戰。
有董卓這種真正的軍人訓練,士兵們進步很快,特別是新兵,與老兵已經相差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