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陳永元真的缺錢了,求他墨寶的人不知凡幾,隨便答應一個人的要求,寫一幅筆墨,就足夠滿足他多年的開銷。
根本不至于此。
而今天,先是陳永元抱恙沒法到場,緊接著又有兩幅贗品成拍,已經讓韓九麟心中起疑,此時再見到一副贗品《中秋貼》,哪里還不明白,這其中必然是有人搞鬼。
便在這時,之前一直默默無聞,沒有發表太多見解看法的紀學海,第一時間來到了《中秋貼》旁邊,口若懸河的贊嘆道:
“眾所周知,王獻之的中秋帖,用墨濃重,轉筆圓轉外拓,起筆或藏鋒或側鋒,提按自然,整幅字的筆畫偏于豐肥。
但又有個別瘦勁的連筆和字做補充,顯得疏密得當、粗細變化。其用筆婉轉流動,一氣呵成,有“一筆書”之妙。
而這副《中秋貼》卻有別于王獻之的用筆,陳圣人的用筆,更注重點畫,這副中秋貼,點畫委婉,富于變化。
正如包世臣在書中所說的:世人知真書之妙在使轉,而不知草書之妙在點畫,此草法所為不傳也。
大令草常一筆環轉,如火箸畫灰,不見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環轉處,悉具起伏頓挫,皆成點畫之勢。
這副中秋貼筆之王獻之的中秋帖,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寫出了放縱豪情,又蘊藏著清雅潔凈的氣息,真不愧是陳圣人的心血之作啊!”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學藝術這個東西,本身就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去確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壞。
陳永元名聲在外,哪怕寫的平平無奇,在眾人眼里,也足以值得鉆研考究。
今日得見陳永元的中秋帖,再加上紀學海這位書畫大家,鑒定專家的極力稱贊,一時間,哪怕是何豐這樣見多識廣,但卻書法平平的老人,也都看的如癡如醉。
韓九麟坐在那里,聞言直皺眉頭。
等大家都爭先看罷之后,紛紛議論了起來。
“不愧是陳圣人的筆墨,這副字的起拍價不知道要賣多少錢?”
“王獻之的《中秋帖》在故宮博物院,價值幾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就王羲之的《平安帖》,之前的拍賣,達到了3個多億。
陳圣人雖然是當代書圣,他的字肯定不如二王的字值錢,但這副中秋貼我可是記得,在十年前,曾被人以三千萬的價格求購過,陳圣人依舊不賣呢。”
“這都十年過去了,我估計,這副《中秋貼》的起拍價,至少也得5000萬起步。”
“最主要的是,你們要知道,陳圣人自從書法造詣達成以后,相同的一幅字,從來不會有寫第二遍的可能,再過幾十年,陳圣人駕鶴之后,這副字又得值多少錢?上九位數,還不是輕輕松松?”
一時間,不少家底殷實的人,全都摩拳擦掌,對這副中秋貼,志在必得。
甚至,就連蔡青曼,都流露出了志在必得的神情。
喜歡耀世麟王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耀世麟王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