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先在心里玩一會啦。
她笑道:“這些事情其實大多是你做的,我這個司隸校尉有時真是手足無措。”
童遠說道:“各方面來看,君女的司隸校尉都做得很好。第一,西涼主將本就各自為政,不服從董家,也不聽從李文優的安排,如果君女沒有實權,而我又割據一方,那世人恐不知董家的威名。”
“第二,你我分工配合,非常合適。我在外面拼搏開拓,君女既可影響朝堂震懾群小,亦可繼承發揚董家威名,讓海內畏懼。”
說到這里,童遠看到董白臉上一絲哀傷和些許欣慰。
那一絲哀傷,估計是他的話讓董白想起往事了,感到傷心了。而些許欣慰,應該是董白對他的話非常認同,再加上他言行一致,可能讓她感到比較可靠吧。
既然有了并州刺史,那就需要一位并州別駕。
童遠認為,此人可以在事物上配合自己,但人待在夏陽比較好。
一方面因為別駕是州刺史的佐官,另一方面,是因為夏陽以北的大片土地也是并州土地,童遠已經在謀劃收復這片區域了。
他提出三個候選名單,與董白商議。第一位,王邑,字文都,現任河東太守。他是北地泥陽人,這個泥陽往北不遠就是并州,而且也是童遠故事開端的地方。
王邑對于董白、童遠一直持歡迎的態度,而且他師從已故太尉、名士劉寬,也曾經擔任離石縣長。對內不會惹得朝中非議,對外非常熟悉胡人、邊事。
第二位,王澤,晉陽王家之主,曾任代郡太守。童遠設想對并州士族,要限制他們兼并土地、擁兵自重,也要稍加拉攏,特別是不能讓過去祁縣王家相關勢力繼續龐大。
這個晉陽王家雖然與祁縣王家同一淵源,卻是后起的一支,如能拉攏過來,最好不過。當然,也能讓王澤來夏陽,方便影響控制。
第三位,衛覬,字伯覦,現任河東郡丞。他是河東衛家的首腦之一,也是童遠的重要幫手,從能力和品德來看都是最優選擇。
“其他人我也有考慮,不過都沒有這三個人合適。還請君女看看他們之中,哪一位比較合適。”
董白聽了這三個人選,說道:“這個王邑,各方面都比較好,但他是軼兩千石的郡太守,讓他去擔任六百石的州別駕,恐怕略有不妥。”
童遠也是一暈,他雖然對軍事、民政駕輕就熟,但朝廷官吏等級俸祿,升遷規律還是不太懂。
要是真要這樣把富裕大郡的太守“升遷”為領土盡在他人手中的州別駕,估計王邑都有可能氣得掛印而去。
看來后面要偷偷搞出一套自己因地制宜的品軼制度來,他還是想重新設定一下州郡縣的權力架構。
董白繼續道:“同理,王澤也是類似,雖然他現在已經不是代郡太守,但既然要拉攏他,這樣認命還是有點不合適。”
“衛覬,這個人你年前跟我多次談過,我覺得倒是適合。不過我覺得有一個人更適合,你也非常熟悉,不知你怎么考慮?”
童遠問道:“哦?是何人?”
喜歡三國之重振北疆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三國之重振北疆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