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使何必如此動怒?如今東蒙古的王爺們,何人不知我是大真國的西路招討使。誰又不知我是受了大真國的指使?現在就算我發布告示撇清與大真國的干系,想必也沒人會信吧?”,完顏朵思巴見蒲察不顧及自己的臉面,便也不再客套了。撕去偽裝,直接用上了威脅的語氣。
自真遼兩國開戰以來,真國在某種程度上,就算是背叛蒙古的亂臣賊子了。因為遼國的存在,本來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防備著真國坐大。而且論人口,別看遼國地方小,卻因開發時間早和程度高,又更靠近漢地,所以人口比面積更大,卻更蠻荒的大真國要多的多。論富庶,也不是苦寒的大真國能比的。
但苦寒也有苦寒的好處,那就是相比遼國,大真國的戰斗力比遼國要高上一大截。因為真國境內可是有諸多的漁獵部落的。而且大真國是以女真人蒲鮮萬奴建立的國家,對森林中的漁獵部落而言,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和相當大的號召力。
所以在戰事開始不久,遼國就喪城失地,節節敗退。又加上北面本來作為重要牽制力量的蒙古大軍被小小的馬匪束縛住了手腳,所以大真國的戰事更是勢如破竹,打得遼國都快避入高麗國了。
只是即便這樣,大真國還是不愿意真跟蒙古翻臉的!
畢竟蒲鮮萬奴和他底下的一幫人,可是沒少在蒙古人手下吃敗仗。從前為避蒙古人的鋒芒,還在海島龜速了一段時日。因此當下雖趁蒙古大軍西征而敢在遼東的地界上搞點小動作,但真正的翻臉還是不敢的。
不過這種掩耳盜鈴的把戲,除了自欺欺人,實際上是根本沒有半分用處的。無論馬匪是不是和大真國有關。在東蒙古聯軍掃平馬匪之患后,都會問罪于大真國。
這種認知,其實也是大真國諸位群臣的共識。
但這種事情沒真的到那一步,大真群臣就總還抱著一絲幻想。寄希望于上供一批厚禮,乖乖服軟后,蒙古聯軍默認大真國對遼國的吞并。
反正蒙古國南面金國相比大真國,是一塊流油的肥肉,沒必要跟自己這個窮鄉僻壤的大真國較勁。
正因為抱有這些幻想,大真國的群臣得知了草原竟然出現了大真國西路招討使后,那震驚之情不亞于十年前突然聽聞蒙古十萬大軍在野狐嶺大敗金國五十萬大軍。后來得知這西路招討使竟然就是在草原鬧得天翻地覆的馬匪后,蒲鮮萬奴既高興于對方對蒙古聯軍的成功牽制,又害怕對方拉自己的虎皮引來蒙古聯軍的強烈報復。
畢竟就算打敗了蒙古聯軍,還有西征的蒙古大軍主力。若是他們回來追究起來,那大真國就真的完了。
便也顧不得避嫌,親自派了使者前往草原走一趟。好質問完顏朵思巴的同時,讓其主動撤除西路招討使的旗號。
但從現在完顏朵思巴的表現來看,那是很難辦成了。
“難道你真棄國主的恩義于不顧,而恩將仇報么?”,蒲察守信鐵青著臉,恨不得將這個昔日的逃奴千刀萬剮。
“上使莫要胡亂栽贓!我這是為大真國開疆辟土,為大真國守護北境安寧。”,完顏朵思巴毫不客氣的反駁道。
“既如此,我一定會將你的回復好好稟報給國主的!”,說罷,蒲察守信也不想在這里多待了,就咬牙切齒的說了句狠話,便想帶人直接離開黑山城,回大真國復命了。
但這是完顏朵思巴卻泯然一笑道:“上使遠道而來,怎么這么著急走呢?不若多留幾日,也好叫招討軍上下知曉咱們大真國是非常支持與蒙古人開戰的!”。
“你---”,蒲察守信不是傻子,已經猜到了完顏朵思巴的用意,冷聲道:“如果我不留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