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漢化的影響,契丹人、女真人等部族百姓,也都學會了一定的農耕技術。因此分地的決策,對這些普通百姓而言,絕對是一大利好。只有那些女真貴族和上京城的本地上層官吏,會感覺到肉疼。
但兀魯圖斯已經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他們的利益!
但凡拿得出地契的,兀魯圖斯部都會予以承認。拿不出來的,就只能當做無主之地處理了。再加上兀魯圖斯個人的強勢,這些利益受損的官員雖覺得肉疼,但也不敢太過埋怨。
不過得利的普通百姓還是占據多數的!他們本來對蒙古人的統治還心有疑慮,現在換了個主人馬上就得了好處,自然很快就民心大安。一些聽聞上京會寧府分地的大真國百姓,還主動遷移到蒙古人的占領區,以便擺脫世代給人當奴隸的身份,獲取屬于自己的一塊土地。
在后世,東北平原可是華夏重要的糧倉!
在這個時代,東北還是一片蠻荒之地的狀態。即便大真國也開發了不少土地出來,但相比廣袤的面積,還是顯得微不足道。兀魯圖斯也沒貪心馬上就將東北開發成一個糧倉!
他可是知道開荒的不易,因而只是想召集更多的人手,將原本被拋荒的土地再次復墾出來。產量也不要求太多,只要能供養東北當下的人口就行。未來如果手上還有更多的人口,他也不介意將東北進行一定程度的開發。
當然,這是比較遠的想法了。當前受到切實好處的普通百姓們,是對兀魯圖斯這個蒙古主子感恩戴德的。因而也愿主動向蒙古人示好,比如跟大真國這邊的親戚或家人說些蒙古人的好話,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雖說東北這邊向來強者為尊,以拳頭說話,但也不意味著,就完全不用考慮民心了。尤其是在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在走下坡路的時候,民心就頗為重要。
可惜這一點,就是李橦這個看出了大真國民心動搖的軍將,也沒有將民心看的多重。在他眼里,只覺得蒙古人此舉很容易向大真國境內滲入奸細,導致大真國在戰場上失利。
“東遼乃新辟之地!雖說原來的遼酋已被趕到高麗,但境內仍有不少心念故國的契丹人。若是此刻就撤軍,恐盡失東遼之地啊!”,浦察守義是看不慣李家在朝中的強勢的,因此秉著對方支持的,我就反對的態度,當即出言道:“且民心這東西,實則毫無用處。蒙古人燒殺劫掠,破城無數。不服他們的百姓千千萬萬矣,卻依舊在金國、夏國的土地上作威作福。若是民心真有效用,那蒙古人早該被趕回草原了。”。
有時候,在絕對的強權面前,民心只會被壓制。但是浦察守義不知道的是,壓制總會有放松的時候。哪怕現在看起來這么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將來也還是有著被趕回草原的那一天。
只是那時候,他注定是看不到了。
就在雙方爭論不休的時候,有將士來報,蒙古人已經來到城外了。
這下,在場的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蒲鮮萬奴更是立即起身離開,趕往城頭。
而在城下,阿當罕瞧著比特鄰城稍矮的窩某罕城的城墻,舉著簡易的木喇叭,大聲嚷嚷道:“城頭的縮頭烏龜聽著。我是你們的阿當罕爺爺。若是個男人,就出城跟我們較量較量。也好叫我們兒郎知道,你們女真人不是個只會躲在城墻上瑟瑟發抖的娘們兒!”。
“蒙古韃子!”
“呸!狗韃子,你們才是娘們兒!”,
“你們蒙古人都是娘們兒!”,
聽到阿當罕挑釁性的話語,城頭也馬上罵罵咧咧了起來。雖然他們沒有簡易喇叭,聲音不夠大。但那么多人一起喊,一起罵,還是非常有聲勢的。
但蒙古人這邊也不是只有阿當罕一人,頓時也有更多人加入叫罵的行列。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但女真人到底不敢出城,所以氣勢上就弱了下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蒲縣萬奴領著人上城了。
“去拿本王的弓來!”,看到底下的蒙古人說些不堪入耳的詞匯,甚至還有人沖著他們城頭拉屎拉尿,實在欺人太甚了。就命人去將自己的弓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