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他倒是親眼見識了大漠風光。瞧著一行人直往北走,他還以為對方是汗庭的人。這讓他緊張的同時,又有些激動。
畢竟之前投靠無門,現在卻一下子輕而易舉的被蒙古人招攬了。而且聽這群帶走他的人言語,對方的身份還頗高。
抱著隱隱的期待,他路上倒也配合。就景色而言,大漠的風光雖雄壯,但也少了些生氣。‘苦寒、荒僻’等詞,是他能想到的形容大漠最好的形容詞了。
白日里日頭高的時候,溫度也高。但等太陽下了山,便涼颼颼的。卻青色的草地不多,尤其是更往北走,還有大片荒漠戈壁。
王文統是第一次來草原,一路看多了荒漠、草原,他都已經分不清方向了。直到一座大城出現在他的視線內,才知道來了東蒙古的巴彥烏古拉城。
對于這座城,王文統是完全陌生的。因為他既沒有聽說過,也從未來過。進城之后,所見所聞更是讓他打開眼界。行人車馬都必須靠右行走,并且在道路中間,還用個頭差不多的鵝卵石,鋪出一條直線。
這樣一來,道路就分為兩半,來往的車輛只能在各自的道路內行走。并且行人也和車馬分開,走屬于行人的行人道。
因而王文統入城時,看到的就是一座行人、車馬,盡然有序的行走在街道上的情景。并且拉車的馬、駱駝、驢子等牲畜的尾巴根兒上,都綁著一個布條。
聽領他來的蒙古人介紹說,這是為了防止牲畜隨意排泄,弄臟了地面。
提到這個,他才注意到街道上特別干凈,并且時而還有帶著紅袖章的老頭,在街面上清掃。
這樣一座干凈的城池,頓時就讓他對那個素未蒙面的蒙古王爺生出幾分好奇和好感。
隨后他又去了兀魯圖斯部的王帳,現在叫做滿洲里的城池。聽說那是兀魯圖斯部的王爺取的名字!
讓王文統驚訝的不是這座城的名字,而是這座城竟然沒有城墻。
放眼望去,便是一眼看不到頭的帳篷,其間還夾雜著少量的土房子。按道理,像這樣密密麻麻的帳篷,布局肯定談不上什么美觀。但是這個叫做滿洲里,以帳篷作為居所的城池,卻是非常規整嚴密。每座帳篷之間幾乎都保持著大致相等的距離,而且地面也見不到什么污水。進入城池內的道路也跟巴彥烏古拉城一樣,保持著少有的干凈整潔。
但這座城池的規模和繁盛,卻是遠超過他見過的巴彥烏古拉城。甚至都超過了他印象中的大城—大定府了。他從沒有見過,有如此之多商隊的城池。更沒見過,幾乎每個沿街的地方,都是商行的城池。
小到繡花針,大到鋤頭、馬鞍等,都可以在這里看到售賣。既有南邊宋人的,也有西邊回回人的。幾乎是應有盡有,而且晚上還沒有宵禁。
這樣一座繁華之城,真是讓他對蒙古人的印象完全顛覆。特別是在這座城,聽到了更多那位蒙古王爺的事跡。
從一個不受寵的宗王之子,從一個百戶的小部落,發展成了現在的東蒙古之主,簡直就跟聽傳說一樣。
如果說此前他還對那位蒙古王爺挾持自己的家人跟隨自己一起北上還有幾分芥蒂的話,那他現在就是完全的五體投地了。
因為這樣的作為,正是他熱切想要投靠的雄主啊!輔佐這樣的主人,他的所學之術才不算完全埋沒了。
由于他的雙親年事已高,走了這么久,身子骨也有些受不了了。因而領著他的人本想在巴彥烏古拉城多待一段時間,但王文統卻一刻也不想多待了。
特別是聽說了那位王爺要在上京城舉辦科舉考試后,就更加不敢耽擱了。
這么緊趕慢趕著,他總算是在考試開始前的十天,趕到了上京。
和東蒙古治下的其他城池一樣,上京入城也是不需要收取入城稅的。只是會對入城的行李盤查一番,而且會搜查的特別仔細,算是讓他感受到了幾分戰爭的肅然。
之后入了城,撲面而來的灰塵就讓他一下子傻了眼。
因為眼前的上京城,竟然全是被拆除的廢墟。到處都能看到拆房子,運送土灰的百姓。個個灰頭土臉的,好像是在苦役的奴隸。
一臉灑水車突然從他旁邊經過,差點澆了他一頭的水。
喜歡雄起北亞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雄起北亞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