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蟲子,這倒算是個思路,因為自然產生的寄生蟲和人為煉養的蠱蟲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五行氣場反應。
但,死蟲子還是沒用。
“有活體樣本嗎?”我問。
“活體的只有休眠的蟲卵,成蟲在人死之后都鉆出來了,現在也不知道蟲卵有沒有培養成活。算了,先去那邊看看吧。”說完,徐曉謙就自己做主開車出發了。
傳染病醫院在城南郊,依山而建。
進去也不需要辦什么手續,負責管理那些寄生蟲的醫生似乎跟徐曉謙已經很熟了。徐曉謙簡單幫我們互相做了介紹,我依然是熱帶雨林里的蟲博士,對方也沒懷疑。
先換上了防護服,隨后醫生帶著我們去看了蟲子尸體。
最先看到的蟲尸并不像蟲子,倒更像是刀削面,白白的,身體扁平,大都是十幾厘米長的。
我對著蟲尸開了眼。結果和我判斷的一樣,尸體上沒有留下任何五行氣場的痕跡,就是一團死物了。
醫生在一旁介紹說:“這種寄生蟲很像絳蟲,但活著的時候身體是圓的,死后開始膨脹,然后脫水變成現在這樣的扁平狀,有點像斷掉的絳蟲。”
“應該不只這一種吧?”我問。
“對,還有,這些只是從死者身體里鉆出來的,在死者內體還找到了另外一種寄生蟲。”說完,醫生便帶我們看了第二種蟲尸樣本。
這次的蟲子個子很小,只有半根手指那么長,針一樣細,身體呈粉紅色。
醫生照舊在旁邊介紹道:“這種看起來很像班氏吳策線蟲,但是寄生位置在頭部,最開始被發現的時候身體呈現乳白色,光滑半透明,但是很快就死亡了。死后身體從卷曲變成舒展,也漸漸出現了粉紅色的狀態。”
“沒找到活蟲?”我問。
“最初發現的時候幾乎都活著,但來不及采集就全部死了。”醫生說。
“可能是空氣中的某種成分對它們有毒性。”我說。
“是氧氣,但致死原因不只是氧氣。我們也嘗試過在無氧環境中采集樣本,但還是失敗了。”醫生說。
“可能也和溫度有關,另外樣本采集時候的周圍環境也會有影響。”說推斷道。
“您知道這是什么蟲?”醫生好奇地看著我問。
我搖搖頭道:“目前不清楚,只是根據經驗判斷一下。還有其他的嗎?”
“完整的蟲體沒找到,但在死者體內找到了一些不明殘渣,您可以看一下。”醫生說完又拿出了幾個樣本容器。
容器里放著的些灰白色的片狀物,有手指肚大小,有點硬,看起來像被剝離之后脫水硬化的一小層表皮。
另外還有一些紫色的小東西,大概兩三毫米大小,同樣是扁平的,很像紫色的稻殼。
開眼確認了一下,這些蟲尸上面都沒有五行氣場反應,是完完全全的死物。
“帶常博士去看一下蟲卵吧,我記得你說有活體蟲卵。”徐曉謙說道。
“對,有蟲卵的,我帶你們去。”
我們被帶到了一間無菌室,在一個模擬人體環境的培養箱里存放著蟲卵。
醫生說,蟲卵非常小,只能使用顯微鏡才能看得到。
我沒有使用顯微鏡,直接對著培養箱開眼。
箱子里面有微弱的五行反應,還有淡淡的紫色氣息。
收回視線,我便來到顯微鏡前借助儀器觀察了一下蟲卵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