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為了配合老劉,此時的天空也陰了下來,令人壓抑。
站到臨時搭建的一個木臺之上,老劉對下面眾人道:“你們各位,有的是我幽州的官員,有的是我幽州的士兵,其實你們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那便是你們還是我幽州百姓的保護神。
我們幽州,現在是大漢的北大門,既然我們現在是這里的保護神,那我們就要盡到我們的責任,保護我們的百姓不受外族侵擾,我們身為軍人,免不了要上戰場,上戰場就要死人,但我想告訴你們,雖然人都會死,但死的意義并不相同,就像我們身后的這些戰友,昨天,他們還和我們一起,并肩殺敵,但是現在,他們戰死了,為保護我們大漢的尊嚴而戰死了,他們的死,比泰山還重,為了讓他們死的放心,他們的家屬都會得到一筆優厚的撫恤金,他們的父母,會由我幽州官府來養老送終,他們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都會得到幽州官府的照顧,我們會給他們分田地,到官府的作坊中做工,送孩子上學,所有這些,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將士,沒有后顧之憂,今后只要是為我大漢捐軀的,不管是什么身份,都會得到我幽州官府的承認,授予他們烈士的稱號,安葬在我們身后的這座烈士陵園之中,下面,我們向這些烈士致以我們的敬意。”
老劉說完,張頜高聲命令道:“向后轉。”五百名士兵,立刻轉過身來,面對著那些已經安放在棺木中的陣亡將士,老劉也帶著眾官員和將官,站在士兵的前面。
張頜喊道:“一鞠躬!”在老劉的帶領下,在場的所有人都向那些陣亡將士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在張頜的高喊聲中,眾人又向他們二鞠躬、三鞠躬。
隨后老劉帶著眾人,拿起鏟子,在那些棺木被放到墓穴之中后,把墓穴邊上的土都鏟到墓穴中,最后修好一個個圓圓的墳墓。
為了便于分辨和親人祭奠,老劉讓公孫瓚找些石匠,為每個烈士的墓前立一塊石碑,刻上陣亡將士的姓名,陣亡時間等。
老劉突然又來了靈感,于是便制定了一條規定:今后每年的四月初五,就是幽州法定的祭掃日,到時候一定要派人前來烈士陵園,祭奠死去的烈士,為他們掃墓。
身后的戲志才急忙把老劉的命令記下來,準備回去后寫成公文,再下發給所屬各郡。
當天晚上,老劉與公孫瓚一直聊到很晚,這次看到了老劉的那些新式武器,令公孫瓚垂涎不已,非要老劉給漁陽郡國兵配上一些,架不住他的軟磨硬泡,老劉只好答應,下個月一定給他一百具連弩,三百支標槍,五百套馬鞍和馬鐙,把公孫瓚樂得直夸老劉,但是老劉知道他的性格和脾氣秉性,雖然是嫉惡如仇,但也非常好戰,現在漁陽處在上谷和右北平兩郡之間,怕他私自挑起對烏桓的戰事,壞了自己的大計,老劉便對他道:“伯珪,有你在漁陽,我大可放心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得不事先跟你說明。”
“什么事?玄德你快說。”公孫瓚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