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種還要用到酒精,自己現在沒有,老劉便讓管家去飯堂之中,取一壇度數最高的河北老白干來,同時去廚房拿把尖刀過來。
老劉打開袋子,把那幾種東西都倒在地上,看著那些紅薯和馬鈴薯,也算是見識過各種農作物的兩位農夫,都不知道面前的這些東西是什么?還有那一小袋的玉米粒,更是他們從未見過的,他們如此,芷清也是一樣,三人都用疑惑的目光看著老劉。
老劉先把那袋玉米粒拿到手中,對他們道:“這種東西叫玉米,生長期大概在一百二十天左右,我們現在種下去,到八月份就可以收獲,畝產至少可以達到一千五百斤左右。”
那時在北方普遍種植的是小麥、谷子和高粱,畝產最高的小麥大概是二百多斤,而谷子和高粱的產量也就是一百斤出頭,現在他們聽老劉說,他手中的這種作物,畝產能達到一千五百斤,那不是比原來種麥子增加了七倍,比種谷子和高粱增加了十幾倍嗎,要是有了這種作物,整個大漢的糧食每年不就會增加多少倍嗎。
看他們都驚呆了,老劉又拿起紅薯,對他們說道:“這種東西叫紅薯,也是四月份種下去,只是它的種植要麻煩一些,必須先進行育苗,然后再把育出的苗種下去才行,到八月底成熟,畝產能達到兩千斤。”
這下三人更是吃驚,那兩個農夫嘴巴大張,滿臉的懷疑之色。
老劉沒理會他們的反應,又拿起一個馬鈴薯道:“這種東西叫馬鈴薯,只需切塊種植便可,到了九月收獲,畝產最少也在三千斤以上。”
“三千斤?大人我不是聽錯了把,”那個老農張口問道。
“你沒有聽錯,這種馬鈴薯的畝產量,就是三千斤以上。”老劉肯定的答道。
“夫君,這些東西我看都不是我大漢所有之物,夫君是從何處得來的?”芷清一眼便看出了關節所在,便張嘴問道。
“清姐說對了,這些東西,的確不是我大漢所有,是我以前在海外經商時,從當地的農民手中買來的,我是想雖然我大漢土地廣博,但所種糧食,產量都很低,遇到荒年便根本滿足不了百姓所需,要是我們把這幾種作物都能種植成功,幾年之后,天下百姓便不會再受饑荒之苦了。”
“大人您可真是我們百姓的大恩人呢,我們這里給你磕頭了。”那兩個農夫聽完老劉的話,感動得熱淚盈眶,趕緊給老劉跪下磕頭。
“你們先別忙著謝我,我剛才說了,只有我們把這幾種東西種植成功了,才會給天下百姓帶來好處,所以能否成功,還要有你們的幫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