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遼西烏桓騎兵在蹋頓的帶領下撤出無垠城,東、北、南三座城門打開后,文丑、張飛和太史慈各帶著一千五百名輕騎兵進入城內,城內的烏延士兵也在赤延和幾個千夫長的指揮下,前往校場中集合,很快城中便安靜了下來。
雖然時風告訴老劉烏延已經跑了,但想到烏桓人熟悉地形,又早走了一個多時辰,貿然追擊恐怕也沒什么結果,老劉和戲志才、宇文康商量了一下,決定不再追擊,而是抓緊時間將城中的治安整治好,同時讓赤延先帶著一些烏延士兵,在漢軍的看守下,將那些戰死的士兵的尸體都整理好,運到城外找個地方埋了,現在已經是春末了,放的時間長了,尸體容易腐爛,造成瘟疫流行。
現在烏延的王府成了老劉的臨時刺史衙門,院中的守衛包括后院也都換成了漢軍士兵,烏延的家眷都在后院中呆著,其實也就是烏延的老母親、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還有十幾個烏延的女人,其余的,都是伺候他們的丫環婆子,漢軍也沒有限制他們的自由,只是他們不能出去,在院內仍可自由走動。
當晚,處理完手頭事務的眾人都被老劉叫到了大廳之中,商議下一步如何行事。
老劉首先道:“此次我們與丘大王聯手出兵,本打算一舉將右北平的烏延部落消滅,但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丘大王定下了計策,不惜親自深入敵營,只是功虧一簣,計策未能成功,丘大王卻不幸身亡,好在有蹋頓大哥帶領遼西騎兵攻入城中,也算是達到了我們的目的,大家看看我們下一步怎么辦?”
戲志才道:“正如主公所說,此次我們本來準備的很充分,但所謂百密一疏,我們不知道在烏延部落中有時先生,所以也不知道他們想要投降之事,如果丘大王晚一天行動,能與我們同時到達無垠,可能事情的發展就不是這個結果了,正如剛才我與時先生聊天時他所說的那樣,一飲一啄,皆有天定,還望蹋頓將軍與丘大王的家眷節哀,到時候主公會上報朝廷,為丘大王舉行鳳光大葬的。”
宇文康也道:“確實這次也怪我們太莽撞了,本來刺史大人已經告訴我們不要去赴宴了,但我們沒想到烏延也打算投降,所以陰差陽錯之下,才會釀成如此后果,下一步我和蹋頓將軍也早就商量好了,刺史大人現在也是護烏桓校尉,按慣例,我們遼西部落理當歸大人管轄,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聽宇文康這樣說了,時風也忙道:“我們部落今后也回歸大漢治下,我和赤延將軍也商量了,只是希望刺史大人能善待我們的族人,讓我們族人能過上不愁吃穿的日子,我們也就心滿意足了。”
“這點請時先生放心,今后不管是遼西部落,還是右北平部落的烏桓族人,都是我大漢的子民,我早就說過,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黃帝后裔,因此不能再自相殘殺,只要有備在幽州一天,我一定會保證讓我幽州的所有百姓都能過上吃穿不愁的日子。”
“還有,眼下最主要的,是我們先把這兩州的官員配齊,我剛才與公皓商量過了,暫由宇文先生代理遼西太守一職,時風先生代理右北平太守職務,至于兩郡的都尉,我會從薊縣把鄒靖和呂曠調來擔任,同時我打算把兩郡的烏桓騎兵組成一支兩萬人的幽州突騎營,由我大哥蹋頓和赤延將軍分別擔任突騎營的正副首領,這些安排我都會奏請朝廷批準,諸位你們看這樣可好?”
聽了老劉的安排,在座眾人都覺得可行,尤其是用宇文康和時風來擔任兩郡的太守,他們本身就是當地人,又都擔任了多年的軍師,在當地的烏桓人和漢人中都有很高的威信,相信會得到屬下百姓的擁護,這樣做起事來也就好辦多了。
太守人選都有了,下一步就是商量如何進行兩郡的政務實施了,戲志才跟著老劉多時,耳濡目染之下,可以說已經得到了老劉的真傳,于是便由他和宇文康和時風一起,對兩州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進行商量。
看到他們幾人在商量,老劉和幾員武將也沒事了,于是老劉便和蹋頓、赤延、赤莫罕、文丑、高順、張飛和太史慈等人到了飯堂,赤延自認為是這里的主人,忙讓管家到后廚準備酒菜,刺史大人要在這里和自己喝酒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