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老劉還有更長遠的設想,那就是自己一定要盡快和青州地方官府聯系一下,爭取由自己出錢,在青州的東牟設立一個港口碼頭,因為老劉知道,那里便是后世的煙臺,有了這條航線,從旅順到東牟只有三百多里的路程,到時候利用幽州的船只運送商旅和貨物,光是收取的運輸費就會是一筆很大的收入。
看到旅順城和港口的修建都在順利進行,而造船廠也找來了一些有經驗的工匠開始建造大船,老劉和戲志才田豐等人都放心了,便帶領大軍返回了遼東的治所襄平。
在返回襄平之前,老劉又陪著烏云找遍了這里的幾個縣城,都沒有現烏延的影子,看來烏延最大的可能就是和蘇仆延一起自焚身亡了,看到烏云悲痛欲絕的樣子,老劉心生憐憫,只好安慰她說沒準她父親早就離開遼東了,只是沒和漢軍遇上,烏延號稱智謀過人,斷不會輕易自尋死路的。
雖然烏云將信將疑,但畢竟她也不愿意就這樣失去父親,所以也只能抱著一絲希望和老劉一起返回了襄平。
為了理順這邊的政事和妥善安置蘇仆延部落的烏桓人,老劉又在襄平多呆了幾天,直到把這邊幾郡的政事安排完了以后,老劉才告別了前來送行的田豐、顏良等人,帶著突騎營剩下的八千多士兵(原來的一萬人由于在千華山中伏損失了三千多,在平郭城中混戰之時又有兩千多人陣亡,因此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但在平郭城外的伏擊戰中俘虜的三千多烏桓士兵現在也跟著突爾罕加入了突騎營,所以現在的突騎營還是有八千多人),不到五千的輕騎兵和三千陷陣營的連弩兵、一千二百多名器械營的士兵,大軍離開襄平,開始返回薊縣。
此次老劉率領的大軍是五月初一從漁陽出的,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了,出前定下的平定右北平烏延部落、遼東蘇仆延部落的任務都已經完成,而且還進入東部鮮卑的白狼城與鮮卑騎兵激戰一番,最后大獲全勝,可以說這次的出兵是額完成了任務。
由于戲志才已經按老劉的意思在幽州各郡下公文,要求各郡都要盡快修好各自轄區的官道,因此現在從昌黎到遼西的官道已經基本整修完畢,器械營的投石車和巨弩都可以順利的通過,避免了漢軍必須從鮮卑境內借道通過從而導致漢軍再次與鮮卑騎兵生沖突的可能。
到了遼西的陽樂,宇文康向老劉稟報港口碼頭的地址已經選好,條件基本能滿足老劉的要求,地址就在陽樂東北方向三十里外的海邊。
熟知地理的老劉當然也知道,那里就是后世的秦皇島,看來天然海港的位置即使在漢代也和后世差不多,這樣老劉就更放心了。
隨后老劉命大軍在陽樂休整了幾天,自己親自到了海港所在地,把建造海港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告訴了這里的工匠,在老劉的親自指導下,港口的建設果然順利多了,看到那些工匠已經基本掌握了建造碼頭的要領,老劉才帶著大軍離開陽樂,同時也把婁班帶上,繼續向薊縣進軍。
倏忽又是幾日過去了,老劉率領的大軍來到了漁陽郡,早已得到消息的公孫瓚和張頜二人帶著漁陽官員出城三十里,迎接大軍的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