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為了與漢軍抗衡,難樓和部下的謀士將軍們絞盡腦汁,想了幾天才想出了這樣一條自認為天衣無縫的妙計,本以為定能大獲成功,令漢軍元氣大傷,為自己部落爭取一個生存立命的機會,因此才會孤注一擲的帶著四萬大軍在此設伏,而沮陽城中只留下了僅僅一萬的士兵,其中還有不少是剛剛招募的新兵,難樓給他們的任務,只是讓他們能把漢軍拖住幾天就行,自己另派了一萬騎兵去薊縣進行佯攻,好利用漢軍急于返回薊縣救援的機會來伏擊他們,怎么想自己的計策之中也沒什么破綻,怎么就被漢軍識破了呢?而且眼下自己反倒被漢軍圍在當中,四萬大軍現在剩下的連一千人都不到了,看來自己想活命恐怕都難了。
怎么辦?難樓心中不斷的轉著各種念頭,投降當然可以保住性命,但是那樣自己將來會是什么樣的下場呢,估計只能給漢人當條狗了,難樓畢竟也是縱橫大漠三十多年的一代梟雄,茍且偷生對他來說無異于奇恥大辱,因此難樓還是打消了投降的念頭,自殺還不如繼續向山頂沖鋒,萬一能沖上去與漢人近身搏斗,殺一個便是夠本了,殺兩個還能賺一個,想到這里,難樓打定主意,對手下殘存的那些烏桓將士道:“兒郎們,我們今天誤中了漢人的奸計,雖然大勢已去,但我烏桓只有戰死的兒郎,沒有投降的奴才,你們跟著我做最后的沖鋒,即使戰死,我們也不做漢人的奴才!”
聽到難樓的話,這些烏桓人的血性也被激起來了,當下眾人齊聲高喊:“誓死不做漢人的奴才。”
拔出腰中的寶刀,難樓當先沖出藏身之地,拖著肥碩的身軀,擺動著兩條羅圈短腿向山頂沖去。
后邊不到一千的烏桓將士也都嗷嗷叫著,緊緊跟著他們的大王難樓,很多士兵還脫去身上的皮甲,赤著上身,揮舞著手中的兵器向山頂進。
在山頂指揮的高順看到沖在前邊的難樓,從他的穿著打扮看,估計是個烏桓的大人物,于是高聲喊道:“對面的烏桓士兵你們聽清了,只要你們投降,
漢軍保證你們的性命無憂,如若不然,你們只有死路一條。”
似乎沒聽到他的話語,剩下的那些烏桓士兵繼續向山頂沖鋒,高順看到他們根本不想投降,于是在烏桓士兵距離四五十步的時候,再次命令漢軍射擊,幾千支弩箭毫不留情的射進那些向上沖鋒的烏桓士兵身上、臉上、腦袋上,只是這不到一千的烏桓士兵竟然死戰不退,結果最后被漢軍全部殲滅,沒留下一個活口。
到了第二天上午,燃燒了大半夜的大火終于熄滅了,而漢軍也在老劉的指派下,在戰場上打掃戰場,同時把那些四散奔逃的戰馬都聚攏起來。
這次烏桓人帶過來的四萬匹戰馬被大火燒死了有一多半,剩下的一萬多匹都歸了漢軍,令老劉手中的戰馬數量又得到了增加,現在老劉有了烏桓人的幫助,手中的戰馬數量大增,老劉現在利用甄家的商隊把那些富余的戰馬賣往其他各州,也為幽州帶來了大量的金錢和所需的糧食和各類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