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他們不知死活的前來送死,太史慈早就把身上的長弓拿在手中,等那幾個烏桓騎兵來到離城墻有一百步之遙的時候,太史慈張弓搭箭,只聽見幾聲弓弦聲響,轉眼之間便有五支利箭如流星般分別射中那些還在奔跑的烏桓騎兵,箭箭奪命,剩下幾個一聲喊,嚇得撥轉馬頭便向遠處的大隊中逃竄,只是還沒等他們逃出二百步,太史慈又是連環幾箭出,那幾名烏桓士兵也和前邊的幾人一樣,成了太史慈的箭下亡魂。
看到太史慈如此神威,嚇得那些剛才還趾高氣揚高聲呼號的烏桓士兵頓時沒了聲音,而城上的漢軍士氣大振,頓時歡呼聲四起,這些初上戰場的郡國兵剛才還有些膽怯的心中頓時有了依仗,有幾位將軍在,烏桓人必敗。
這支烏桓萬人隊領頭的萬夫長名叫蘇哈臺,也是難樓部落中一員能征善戰的勇將,此時看到自己的士兵出師不利,剛一照面便被漢軍來了個下馬威,不由得心中大怒,可是他怒是怒,也懼怕太史慈高的箭術,因此只是在遠處高聲叫罵,而不敢向前再進一步。
難樓交給他的任務便是佯攻薊縣,好讓城中的守軍去向進攻沮陽的漢軍大軍求救,這樣他便可以在途中趁漢軍不備,設下埋伏將漢軍消滅,可是薊縣的城墻也是非常堅固,這支烏桓部隊也沒有什么攻城的器械,因此蘇哈臺便帶著手下兵將圍著薊縣繞圈子,想看看有沒有什么可趁之機。
城中的史阿、太史慈和脫脫兒都向荀攸請求出戰,外邊的烏桓騎兵看來也就有一萬人,讓輕騎兵和突騎兵的兩個師聯袂出戰,根據以往漢軍與烏桓人交戰的經驗,就讓輕騎兵用連弩對付他們,肯定可以大獲全勝。
荀攸想到的是這批烏桓士兵人數不多,難樓不可能只派一萬人前來攻城,必是還有其他詭計,因此讓眾人稍安勿躁。
到后來看到烏桓騎兵只是圍著薊縣繞圈子,荀攸覺得這肯定是烏桓人設下的圈套,也許他們還有大軍在后,以這一萬騎兵為誘餌,引誘漢軍出城交戰,而烏桓的大軍趁著兩軍交戰之時,突然出現并前來奪取城門,那時漢軍即使關了城門把烏桓人擋在城外,可是出城的漢軍恐怕就回不來了,所以荀攸囑咐幾人帶領士兵堅守城池,決不可出城應戰。
結果半天過去了,城外的烏桓人還在城外游蕩,荀攸細一琢磨,猛然想到這可能真是烏桓人設下的圈套,只是這圈套不是針對薊縣縣城的,而是要算計漢軍進攻上谷的大軍,只要主公等人現了烏桓人派大軍來攻薊縣,肯定要回來救援,而烏桓人的目標就是要對回援的漢軍進行伏擊,沮陽到薊縣的那條近路是漢軍回援的必經之路,估計烏桓大軍早就在那里設好
陷阱了,自己現在要馬上派人去給主公送信,否則要是漢軍真的中了烏桓人的詭計,那漢軍的損失可就大了,雖然荀攸也相信評主公和戲志才不至于上了烏桓人的當,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趕緊派了個傳令兵去給刺史大人送信,提醒他們一定要小心烏桓人的陷阱。
派出傳令兵后,荀攸心中也不怕了,至于城外的這一萬烏桓騎兵,就讓他們在那里轉悠吧,反正等主公收拾了難樓之后,肯定會派人來這里增援的,到時候這些烏桓騎兵一樣難逃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