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船尾各開了三十二個小孔,可以把長長的船槳從這里伸出去,這樣光是負責劃槳的船員就有六十四人;上邊的一層是貨倉,主要用來裝載貨物。
由于這艘船的主要目的是運送人員和貨物,因此才設計成這種樣式,如果是戰船,那就要取消甲板之上的那些客房,而是要安放多架投石車和巨弩,而這種戰艦之上的投石車和巨弩根據老劉的要求,還能進行三百六十度的旋轉,這樣才可以對任何方向的敵人進行攻擊,這種戰艦現在也在建造之中,只是同那種運輸艦相比,馬均讓工匠們在船頭和船舷裝上了更多的鋼板,以便在與敵船作戰時,一是可以抵御敵船的撞擊,二是可以利用這些鋼板去撞擊敵船。
在老劉到了之后,由于有些關鍵問題都很快得到了解決,因此大船的建造進度大大加快,尤其是如何在甲板之上架設桅桿和升降船帆,這些都因為有了老劉這個明白人的指點才得以順利實現。
又過了數天,大船在馬均等工匠的努力下,終于修造完工。而旅順港的碼頭也建成竣工,老劉看到萬事俱備,于是決定明天放大船下水,同時在大家的要求之下,老劉把這艘大船命名為漢興號,寓意大漢興盛的意思,而船上的船員也已經找好了,在還沒有下海之前,老劉每天讓這些船員進行適應性訓練,包括不停的轉圈、每天劃著小船去海里體會那種顛簸的感覺等等,免得這些人將來在海上出現暈船的狀況。
第二天在造船廠的外邊,當真是人山人海,幾乎在當地修建新城和碼頭的官員民伕都來看大船的下水儀式,由于造船廠就在碼頭的上方,因此漢興號在上百人的拖拽下,沿著專門為船只入水準備的滑道緩緩下滑,而在漢興號之上,老劉早已經帶著上百名船員上了船,準備等漢興號入水之后,便由槳手劃動木槳,先將船只停靠到碼頭邊上,然后再把其他人接上漢興號,在近海上試航一下。
漸漸的,隨著船頭進入水中,漢興號后邊龐大的船身也逐漸進入了大海,開始好多人還擔心這艘船上邊有那么多的鋼鐵護甲,是不是會沉入海底,但看到漢興號進入大海之后,竟然異常平穩的漂浮在海面上,似乎根本沒有受到海浪的影響而起伏搖擺。
船上的老劉已經進入了甲板下最下層槳手劃槳的地方,根據老劉的指導,船的甲板之下在前、中、后建有三個大的船艙,船的兩側設有順船身縱向鋪設的木板,作為劃槳用的左右兩邊走道;由于在甲板之上建有兩層艙房,艙房的左右兩壁都壓在船的兩舷上,因此前后兩壁之下必須有橫梁來支撐它的重量,三座艙房的前后壁各壓在一根橫梁上,這就用了六根橫梁,另外還有兩根橫梁,按照當時木船的一般建造模式,其中的一根是船的龍梁,另一根置于船尾,俗稱斷水梁,這樣大船從前到后一共有八根橫梁,而每根橫梁之下正是木船建造中加固橫向強度的框架,架上再橫著釘上由木板構成的隔艙板,縫隙處用桐油灰加以密封。
喜歡回到三國打天下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回到三國打天下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