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老劉便和幾人商議了一下前往青州建造港口碼頭的事情,經過商議,決定將碼頭的位置設置在東牟,這里便是后世的煙臺,作為港口的天然條件好于東萊,另外派已經在下邊鍛煉了一段時間的田楷前往青州,全面負責幽州今后在東牟的所有事務,至于修建碼頭的民伕,則從當地招募,幽州這邊只要讓田楷帶著五百名輕騎兵、一部分已經掌握了碼頭建造技術的工匠和管事過去就可以了。
商議已定,由荀攸派人去代郡召回田楷,并安排他前往青州的諸般事宜。
想到自己回來的主要目的,老劉便帶著戲志才、荀攸和田豐來到自己的后花園中,看看那里幾種作物的情況。
現在已經是九月上旬,正是農作物收獲的金秋時節,今年的好年景加上那些農民和園丁的精心照料,估計這三種作物都會大獲豐收。
那兩位負責為老劉中莊稼的農夫這幾天也在等老劉呢,按他們的觀察,現在這幾種作物都已經完全成熟了,但沒有老劉的指示,他們也沒敢輕易收割,今天看到老劉帶人來了,忙上前給眾人見禮。
先和眾人把那些架栽紅薯看了一遍,結果令眾人大喜過望,只見那一畝地的紅薯藤蔓彎彎曲曲的爬滿了搭在上邊的架子,而藤蔓上到處都結滿了比大人拳頭還要大不少的紅薯,估計單個紅薯的重量都在一斤以上,他們看到幾個特別大的竟然有拳頭粗細,一尺多長,看重量至少有三四斤,老劉讓兩個農夫自己估算一下,這一畝地今年產了多少斤紅薯?
那兩個農夫因為天天圍著這幾塊地轉,因此也大概估算過,他們覺得結的紅薯怎么也能有五六千斤了,但當時刺史大人說畝產是兩千斤,看來是大人記錯了,現在這畝紅薯的產量已經遠遠過大人所說的數字了,于是他們便把這個數字告訴了老劉。
竟然有五六千斤,看來自己是記錯了,不過還是等采摘完了,用秤稱一下才會知道準確的數據,于是老劉要他們明天就帶著府中的園丁開始采摘紅薯,看看到底能有多少斤,另外采摘紅薯時,不要把紅薯的藤蔓損傷了,這些藤蔓可以像葡萄藤一樣,采摘完紅薯后盤起來堆在地上,然后用防寒之物包裹號,到了明年可以繼續結紅薯,而且明年除了可以用育苗的方法種植紅薯外,還可以從這些藤蔓上直接割苗,而這些割下來的薯藤便可以直接種在田里,不用再通過育苗來得到紅薯苗了。
看完紅薯,眾人又來到臨近的玉米地中,此時的玉米葉子都已經開始枯萎了,老劉隨手掰了一穗玉米下來,剝去外層的包皮,手中的玉米棒子足有一尺多長,而上邊的玉米粒也粒粒飽滿,看來這一畝地的產量不會低于一千八百斤,明年的種子已經有了,到明年春天,每個郡都分上一百斤種子,剩下的繼續在薊縣種植,一千八百斤種子,估計明年可以種植至少四百多畝玉米地,這樣到明年秋天整個幽州的玉米產量估計能達到七十多萬斤,這些種子到了后年就可以大面積種植,而玉米真正能起到作用,也是在后年才行。
最后是那片馬鈴薯,老劉從農夫手中拿過鐵鍬,從地壟的中間深深的挖了下去,只是老劉很小心,生怕被鐵鍬從馬鈴薯上邊插下去,然后從里邊把土和馬鈴薯秧一起翻了出來,這是戲志才、荀攸等人第一次看到馬鈴薯,看來那時候的土地就是養分足,老劉挖出來的這幾棵馬鈴薯秧下邊帶著大大小小的馬鈴薯足有十幾個,最大的也和大人的拳頭一樣,估計能有七八兩重,而小的就不一樣了,最小的還有和雞蛋差不多大小的,不過這幾棵馬鈴薯秧所產的馬鈴薯,至少也有兩斤多了。
喜歡回到三國打天下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回到三國打天下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