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支部隊很快便都到了指定的地點,地處最前沿盧龍要塞的鄒靖趕緊指揮士兵,在要塞上準備好滾木礌石和弩箭等物,同時派了一些探子到鮮卑境內的白狼城一帶,監視鮮卑大軍的動向。
而徐無城中的蹋頓和張飛則同樣在為防守徐無縣城做著準備,徐無城不是很大,以前的人口也不是很多,但自打老劉派人在徐無城東邊開始挖掘地下的煤炭以來,由于大量征招民伕,因此這里的人口已經增加了很多,城市的規模也得到了擴大。
蹋頓和張飛兩人將防守的重點放在了徐無城的北城墻,雖然突騎兵的特點是沖鋒陷陣,但現在徐無城中只有這一萬名幽州的戍邊軍,所以他們自然便成了守城的主力軍,所以蹋頓把突騎兵也分配到城墻上負責守城,只是在重點防護的北城墻上放了三千名突騎兵,其他三面城墻各分派了一千
名突騎兵,四千名郡國兵則是每面城墻上一千人,剩下的四千突騎兵則為機動隊,按蹋頓和張飛的意思,一是可以在敵人不備時,出城劫營或偷襲,二是當哪里的城墻情況危急時,由機動隊前去增援。
就在右北平郡的部隊調動后沒有幾天,安插在鮮卑境內的漢軍探子便向盧龍要塞的鄒靖傳回消息,一直在白狼城中集結的七萬鮮卑大軍終于離開了白狼城,看大軍前進的方向應該是朝著右北平進,他們的軍中還帶上了很多攻城用的云梯等器械,估計用不了兩天就會到達盧龍要塞。
得到消息的鄒靖派士兵馬上把消息傳給了徐無城中的蹋頓,同時也將消息報告太守時風,然后再由他把鮮卑大軍犯境的消息上報給幽州刺史府,請求刺史府派兵前來增援,畢竟要以兩萬多漢軍(其中只有一萬正規戍邊軍)對付七萬的鮮卑大軍,能不能守得住城池還很難說,更不要說取勝了。
為了配合盧龍要塞的防守,蹋頓在和張飛商議之后,決定由張飛帶領四千人的突騎兵機動隊先到盧龍要塞,協助鄒靖進行防守,畢竟這里是個天然的防守屏障,易守難攻,也是阻擋鮮卑騎兵的第一道防線,能守住這里,后邊的徐無等城池便會平安無事,即使真的守不住了,也要讓鮮卑大軍付出一定的代價,本書轉載這樣也為后邊的防守減輕壓力。
之所以只派了四千人前去盧龍要塞,是因為盧龍要塞只能容納三千人的駐軍,現在要塞中已經有鄒靖帶領的三千二百名郡國兵在駐防,所以張飛帶領的四千突騎兵只能在要塞內的山腳下扎下營寨,然后張飛帶著幾十名親兵上了要塞與鄒靖會和。
二人商議了一下,突騎兵暫時不參與戰斗,等要塞內的郡國兵傷亡過大時,再由突騎兵上來增援。
果然到了第二天中午,要塞內的漢軍正在吃飯之時,闕機率領的鮮卑大軍來到了要塞之外,看到要塞內的漢軍戒備森嚴,闕機便帶著彌加、素利和宇文莫槐幾人先在要塞前觀察了一下,然后便在距離要塞不到三里的地方安營扎寨,七萬人的大軍營寨足足占據了盧龍要塞前邊幾里見方的一大片地方,而闕機的中軍大帳便安在了整個大營的中心。
要塞上的士兵從高處早就看到了鮮卑大軍的隊伍,這些沒有上過戰場的郡國兵看到鮮卑騎兵的隊伍綿延十幾里還望不到頭,不禁令他們心中惶恐不安,只是看到都尉鄒靖和突騎兵的師長張飛二人臉上毫無驚慌之色,才讓他們稍稍有些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