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商議已定,然后當天夜里丑時以后,趁著城外的官軍還沒有把鄴城圍住,張角和鬼影帶著城中僅有的八百名騎兵悄悄出了鄴城的南門,離開了鄴城往穎川方向而去,雖然田豐也在鄴城周圍布置了一些探子,但是此時已是后半夜了,由于鄴城一直沒有什么情況生,因此已經放松警惕的探子大都睡著了,而張角等人的馬匹也用麻布包住了馬蹄,動靜不大,所以并沒有人現這支部隊里開了
鄴城,這也是后來田豐等人一直不知道張角已經逃離鄴城的原因。
當幽州和朝廷派來的官兩支大軍陸續開到城外扎營,并且在老劉的器械師到了之后,官軍分派人手將鄴城圍了個水泄不通,而且開始利用投石車的優勢,從城外投石攻擊鄴城的城墻,嚇得城上的黃巾軍士兵東奔西竄、亂成一團。
好在城中有張梁和后來從信都逃回來的韓忠,還有一直在城中的兩名渠帥李大目、孫仲二人,因此幾人分頭制止了城墻上黃巾軍士兵的潰逃,而且張梁觀察了一會兒之后,也現了投石機雖然射程遠,但是也有攻擊的死角,便令士兵都躲到城墻根上或是城墻上的垛口下,這里相對來說比較安全,投石機拋出的石塊砸不到,而且官軍只是不停的向城墻上扔石頭,并沒有派兵前來直接攻城,因此幾人也慢慢將城中士兵的情緒穩定了下來,而且兩天之后,城中的黃巾軍士兵也習慣了官軍的投石攻擊,他們也知道如何躲避這些石頭了,所以也就不像開始時那么害怕了。
只是今天城中的百姓之中,忽然都在議論官軍要引漳河水來淹鄴城,而且百姓們都在紛紛準備各種能在洪水中逃生的東西,這下倒好,城中的棺材鋪生意大好,只是百姓并不是來買做好的壽材的,而是買那些釘在一起的寬木板,要是鄴城真的遭了水淹,這木板倒是很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因此也令棺材鋪老板大了一筆。
雖然張梁韓忠等人也從部下那里知道了這個消息,可是漳河已經多少年沒有大水了,而且鄴城的城墻他們覺得足夠高大,即使漳河水真的泛濫了,也只能淹到那些河岸兩邊的農田和城外農民的低矮草房,根本不可能有淹沒鄴城的洪水出現,所以幾人以為這又是官軍散布的謠言,目的是想動搖黃巾軍士兵的軍心,因此幾人并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而是繼續指揮士卒小心戒備,不要被官軍的謠言所嚇倒。
估計是天助大漢,從昨天鄴城一帶便下起了瓢潑大雨,使得新軍筑起的堤壩后邊的積水越來越多,到了今天傍晚,水面已經距離壩頂不足一丈了,按照現在的雨勢估計,用不到今天半夜,堤壩后的水就會過堤壩,因此皇甫嵩和老劉等人商議了一下,決定就在今天夜里亥時動手,現在城外的百姓已經都被轉移到了上游的山上了,不會受到洪水的侵害,而城中的百姓估計大都有了準備,應該不會造成太大的傷亡。
當晚雨勢漸小,這正好方便官軍的進攻,那些從百姓手中買來的船只和臨時捆扎的木筏都被拖到了山坡之上,等堤壩掘開,前頭的洪峰過去之后,后邊的水流就會趨緩,這樣官軍就可以乘坐船只或木筏直接進入鄴城,將城中的黃巾軍士兵和張角等人抓住或除掉。
隨著皇甫嵩的一聲令下(老劉還是怕遭報應,因此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皇甫嵩),堤壩上的新軍士兵在壩頂刨開了一個小缺口,堤壩后的大水馬上奔涌而出,很快便將小缺口沖的越來越大,而幾丈高的洪峰也咆哮著向下游的鄴城撲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