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支隊伍全是騎兵,因此行軍的度很快,第二天,大軍便到了黃河邊上,而他們渡河的地點,也正是后來因為曹操和袁紹的一場大戰而名聞天下的官渡。
此時的黃河水勢宏大,遠非老劉所見過的后世可比,而官渡也正是因為地處黃河南岸的官渡水一帶而得名,其實當時的渡口是在延津,現在正值雨季,因此黃河水位很高,雖然也很渾濁,但是比起后世來可就好的多了。
四萬多大軍在延津一帶找來了很多船只,但是畢竟人多船少,結果整整過了兩天,上百條小船才經過了不知多少個來回,將北岸的官軍全部運到了黃河南岸。
當晚大軍便到了臨近延津渡
口的官渡,由于天色已晚,大軍便在官渡扎營過夜。
來了興致的老劉拉著戲志才、曹操、袁術幾人,帶著幾名武將做保鏢,征得皇甫嵩的同意之后,便到城中找了一家酒店喝酒,同時也向當地人打聽清楚了官渡的情況。
官渡,在中牟縣城之北,官渡水南岸,這一帶在今天看來,早已是平疇沃野,一馬平川,毫無地理優勢可言,但在公元18o年的東漢末年,這里卻非同尋常。
官渡本非地名,而是一條河流的名字,這條河就叫官渡水,而如今看來,官渡水就是汴水和鴻溝,根據史書記載,它源于滎陽,漢高祖劉備與西楚霸王項羽當時的楚漢中分之界,便是當時的官渡水。
時至今日,在地圖上已經很難再尋找到官渡水的蹤影,只是在河南中牟縣城東北兩公里處,有個官渡橋村,相傳是因為這個村莊臨近在官渡水上所建的官渡橋而得名,該村之西,有賈魯河緩緩流過,而這條河便是由后來元代時的賈魯河并官渡水與莨蕩渠匯集而成。
官渡水之于官渡,非常重要,那時候的黃河,并非在原陽與中牟之間,而是在白馬(今滑縣)、延津之北的地方,黃河本為天險,但在黃河與官渡之間,缺乏足夠的屏障,官渡水自然成為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