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漢,由于幽州有了老劉的出現,已經沒有了外族的威脅,鮮卑人在今年的出兵之后元氣大傷,根本沒有能力再與大漢抗衡,而大漢內部雖然仍有些犯上作亂的小股亂匪不時出現,但已經無關大局,不會對大漢的天下構成什么威脅了。
幽州的局面現在也已經基本穩定了,在老劉把幽州原來的十二郡改為十郡之后,現在又向幾個偏遠的郡中遷入了不少從冀州等地帶回來的人口,因此現在幽州的人口已經比去年增加了十幾萬人,而這些新增加的人口也為幽州帶來了更多的兵源和勞動力,老劉與刺史府的幾位高級官員要做的,便是重新調配各郡的人員配備,同時在幾個與外族接壤的郡中增加兵力,以便隨時可以出兵北伐。
而在洛陽的朝堂之上,靈帝現在也接受了太常劉焉提出的建議,將部分州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余部或其他造反的亂黨。
其實劉焉這樣做的真正目的,乃是劉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據一方。正好現在因為益州刺使郄儉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有益州地方官吏向朝廷告密,要求朝廷處置郄儉,而劉焉也聽信了一位江湖術士對他所說的話,說是益州有天子之氣,將來必出新主,于是劉焉向朝廷求為益州牧,靈帝答應了他的請求,免了郄儉的益州刺史之位,封劉焉為陽城侯,益州牧,讓他前往益州整飭吏治。
而目前同為州刺史,也是宗室至親的交州刺史劉虞改為交州牧,幽州刺史劉備改為幽州牧,至于劉表此時由于黨禁解除,剛剛被大將軍何進召至麾下任職,擔任北軍中侯。
由于現在老劉的職位由刺史改為了州牧,看似沒有多大區別,但其中的差別實則非常大,以前的刺史主要職責是監督下轄各郡縣的官員,手中并沒有真正的軍權,只是由于老劉到了幽州之后,轄下各郡所用的都是自己的親信之人,因此他才可以把幽州的軍政大權集于一身,現在變身為州牧之后,老劉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展幽州的軍隊,再也不會因為受到朝廷的限制而只能設置五萬的常備戍邊軍了。
雖然朝廷的這種做法看似給了地方官員更大的權利,但是也正是因為劉焉的這一建議,使得日后各地的州牧基本不再受朝廷的控制,而是獨攬大權,開始形成了各地軍閥割據的局面,因此如果說黃巾起義是造成大漢根基動搖的外因的話,那么真正把大漢朝推到滅亡邊緣的,便是劉焉的這一建議。
既然大權在握,老劉當然開始對治下的幽州武將的配備進行了重新安置,只不過在進行這項調整之前,老劉和荀攸、戲志才與田豐幾人商議了一番,決定先到各地去看看,了解各郡都尉在任期間的情況,然后再行調整。
而老劉對于幽州軍隊又有了新的設想,那就是幽州的戍邊軍要由幾個軍區構成,分別是鎮守上谷郡、代郡、范陽郡和漁陽郡的第一軍分區,鎮守右北平郡、遼西郡、昌黎郡的第二軍分區,鎮守遼東郡、樂浪郡的第三軍分區,這幾個軍分區的主要作用,便是用來對付外族的入侵或將來向外進攻,這樣就可以把原來的戍邊軍規模擴大幾倍,每個軍分區都有四到五萬人的編制,再加上各郡的郡國兵、屯田軍,幽州的軍隊規模至少要比現在擴大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