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道:“此事不可莽撞,我想王縣令還是派人去把他們的族長請到縣衙來,就說我奉命出使他們的故國大秦,有要事找他相商,我估計族長肯定會親自前來見我的。”
“遵命,我這就安排縣丞去西條巷請他們的族長過來,正好縣丞也是大秦人的后裔,他也肯定愿意做這件事情的。”說完,王縣令便出了公事廳,到外邊把情況跟縣丞說了一下。
那名縣丞聽說王爺是要出使自己的故國,心里當然很是激動,于是便急忙跑著去西條巷找族長傳話去了。
在西條巷最大的那個院子中,住著如今被漢人稱為大秦人后代的羅馬族長,族長的名字叫克拉卡,因為這些羅馬戰俘自打來到驪靬之后,大部分人一直都住在西條巷沒有分開,因此他們的名字基本還是按照羅馬人的習俗來起的,只是他們的名字如今大都很短,最長的也不過三四個漢字,像縣丞的名字便是烏留斯,看上去倒也挺像個漢人的名字。
當縣丞烏留斯到了族長克拉卡的房間之后,便急忙把如今大漢皇帝要派平北王以代天巡視的名頭,前往安息、貴霜和大秦三國出使的消息告訴了族長,如今出使的使團已經到了驪靬,他們來驪靬的目的是要找一名精通大秦話的通譯與他們一道隨行,王縣令傳下話來,說是平北王請族長前往縣衙一敘。
驪靬族長克拉卡算起來是最早來到這里的羅馬人的第六代族長了,根據他們世代相傳的說法,他們確實便是被大漢稱為大秦國的羅馬人的后裔,當時在與安息人的戰爭中,他們的統帥克拉蘇率領的五萬多羅馬大軍中了安息人的詭計,被死死圍在了卡爾萊,最后只有由克拉蘇的兒子普布利烏斯所帶領的第一軍團六千人在克拉蘇的掩護下,拼死突出了安息人的重圍,其他人全部被安息人消滅了,第一軍團突圍之后,他們也不敢往羅馬方向撤退,只能繼續向安息境內防守薄弱的東方逃跑,結果最后竟然讓他們越過了安息人的土地,誤打誤撞的進入了北匈奴人的領地。
能征善戰的北匈奴騎兵看到竟然有人敢來攻打他們,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可是這片土地上的主人,因此匈奴單于集中了兩萬匈奴騎兵,采取誘敵深入的方法,很快便將這支羅馬軍隊引入了他們的埋伏圈,早已經疲憊不堪的羅馬士兵哪里是匈奴人的對手,因此在被匈奴人消滅了近一半的兵力之后,他們最后便在普布利烏斯的帶領下向匈奴人投降了,從此成為北匈奴屬下的一支獨立的外來軍團。
后來在與漢軍的作戰中,殘存的羅馬人又被漢人打敗,最后剩下的不到兩千人都成了漢軍的俘虜,好在大漢朝廷還算仁慈,將他們統一安置到了涼州的驪靬,當時驪靬的地名便是因為他們的到來而更改的,因為當時大漢對古羅馬的稱謂便是驪靬。
雖然數百年來這些羅馬人無時無刻不想著返回自己的故國,但是此去西方路途遙遠,沿途又有無數的小國和安西、貴霜兩國隔在大漢與古羅馬之間,因此他們根本不敢輕易離開驪靬城返回羅馬,畢竟他們在驪靬城定居之后,也開始與當地的漢人通婚,而且如今的這些羅馬人經過了數代的繁衍,有些后人在外表上已經與漢人無異,所以在克拉卡的心中也是非常焦急,他的手中還保留著當年普布利烏斯留下的信物,這也是只有他們的族長才有資格保存的兩樣東西:那便是當初普布利烏斯的戒指和他的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