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想了想也是,留下的隊伍人數雖然不多,但也都是精兵強將。有周倉領兵,雖然他不善于應變,但是讓他帶兵守營,拖住倭兵還是沒有問題的。只是他們這支隊伍的危險性最大,畢竟等其他四支隊伍離開大營后,幾萬倭兵便會全部瘋狂的向他們發動攻擊,如果其他幾支隊伍不能盡快打敗倭兵,那么這支隊伍便有全軍覆滅的危險。不過看著周倉堅定地眼神,關羽沒有說話,而是拍了拍周倉的肩頭,點頭答應了他的請求。
很快,幾支隊伍便集結完畢,并且也都上了戰馬。就在倭人繼續向漢軍大營猛攻之時,關羽一聲令下,四支隊伍在關羽等四名將官的帶領下,立刻沖出大營,殺入了倭人隊伍之中。
當關羽等四人帶著的四支輕騎兵隊伍如四把尖刀一般,插入到倭人的隊伍之后,倭兵在小澤丸的指揮下,馬上分頭上來對他們圍追堵截。其他的倭兵則繼續向漢軍大營猛攻。
如今周倉帶領的一千五百多名輕騎兵已經收縮了陣型,退到大營中間的位置組成了一個方形戰陣。站在最外邊的輕騎兵用斬馬刀抵抗倭兵的攻擊。而在陣型內部的輕騎兵則用連弩抽空襲擊倭兵,同時內外的輕騎兵每隔一段時間便互換位置,這也是漢軍平時早已訓練過的科目,從而保證外圍的漢軍擁有足夠的體力與倭兵對抗。
本來五萬多倭兵在圍攻漢軍大營的時候,因為他們的人數是營中漢軍的五六倍,雖然被漢軍擋在營外一直攻不進去,但是從場面上看卻也是他們在圍攻漢軍,似乎大占上風。如今被漢軍從四面沖開一個缺口之后,倭人的隊伍也被分成了五份,不過他們的人數仍然遠遠多于漢軍,但是如此一來,卻也成了四支隊伍被漢軍的騎兵帶著慢慢離開了軍營,而軍營內的漢軍則依靠陣型之利和默契的配合,頑強擋住了上萬名倭兵的圍攻。
在沖出去的四支漢軍隊伍之中,關羽帶領的那支隊伍因為前邊有關羽開路,自然殺的是順風順水,沒用多長時間,他們已經沖出了倭人的包圍圈,來到了倭人的身后。
圍追他們的那支倭人隊伍雖然是騎兵與步兵混雜,但是如何追得上漢軍的快馬。因此當關羽帶人殺出去之后,又向前沖出了一百多步的距離才拉住戰馬,轉回身來面對著還在追趕他們的倭兵。
看到漢軍突然停下腳步,并且轉過身來面對著他們,把這些追趕漢軍的倭人也搞糊涂了。他們認為漢軍這是在逃跑,那么逃出他們的包圍圈之后,理應跑的越遠越好。怎么現在剛剛與倭兵拉開一段距離,便自己停止逃走了呢?因此前邊的倭人也都心存狐疑,不由自主的放慢了腳步,等著后邊的大隊人馬過來之后再一同對付漢人。
關羽如何能給他們這個機會,因此手中大刀一舉,策動胯下棗紅馬便向著倭人的隊伍沖了過來。他身后的輕騎兵自然不甘落后,組成了一個適宜沖鋒的錐形之陣,高喊著“殺死倭兵”的口號,直奔與他們相隔僅有百步之遙的倭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