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竹下登并不是直接派兵從渡口處有漢軍把守的地方渡河,而是將岸邊的小船分成三部分,除了在渡口處留下十幾條小船外,其余的船只分別前往上游和下游幾里遠漢軍看不到的地方,然后從那里運兵過河。待運送過去的倭兵數量足夠之后,他們再從兩側向漢軍發起攻擊。這時自己同時派人從正面渡口處強攻,依靠自己在兵力上的優勢,即便是付出大量的傷亡,竹下登也要把渡口搶過來,從而運送大量倭兵趕到對岸去支援小澤丸,免得小澤丸帶領的六萬大軍出了危險,自己便是后悔也來不及了。
于是竹下登馬上開始指揮手下倭兵分頭行動,分別在上下游五六里遠的地方找了幾處河水平緩的地方運兵過河。當徐晃看到倭人將對岸的船只劃走之后,也擔心倭人是否會從其他地方渡河,因此他便派出了一些士兵分別跟著那些倭人的船只進行監視,一旦有情況出現,便馬上回來通知自己。
跟蹤倭人的士兵很快便派人回來報告,倭兵是在上下游不遠的地方渡河。徐晃手頭只有兩千名輕騎兵,而對岸的倭兵可是有七萬人之多,因此徐晃無奈,只能向兩側各分出五百人,前去阻截倭人渡河。
如此一來,在渡口處的輕騎兵也就只剩下了一千人。不過徐晃早已經讓輕騎兵將剛才投出去的標槍收回來了,擦干上邊的血跡,仍然可以繼續使用。因此雙方繼續隔河對峙,等著最后短兵相接的那一刻。
竹下登源源不斷的將隊伍派往連湖河的上游和下游,而漢軍也被動的拉開戰線,因此當倭人沿著河岸向上下游走出去十里之后,輕騎兵已經完全被分散開了,除了渡口處還有八百人之外,其他地方幾乎是隔幾里地安排二百人防守,因此到了最后,倭人還是終于得到了機會,開始在上下游十幾里外的地方劃船渡河,將倭兵分批運過了連湖河。
在倭兵渡河的同時,輕騎兵也開始用連弩和投槍向倭人進行攻擊,但是因為倭人很狡猾,他們在水中順流而下,將步行的輕騎兵甩在了后邊,然后便找個水流平緩的地方靠岸,船上的倭兵馬上登陸。如此這般的折騰了半天,倭人已經運送了差不多近萬人渡過了連湖河。
過了河的倭兵并沒有急于與漢軍交戰,而是繼續沿著河岸向上下游猛跑。這樣人數不多的漢軍便被他們分散了。因此在覺得過河的倭兵已經有能力與漢軍一戰后,竹下登馬上傳令過河的倭兵不要在跑了,馬上開始轉身向漢軍發動進攻。
于是已經在人數上遠遠超過漢軍的倭兵馬上停止了腳步,開始轉身向一直追趕他們的漢軍發起了進攻。
雙方的距離本來就不遠,因此倭人一回頭,很快便與漢軍遭遇,雙方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惡戰。輕騎兵并沒有因為人少而退縮,相反他們幾人一組,組成了一個個防守陣型,開始與倭人周旋,擋住了倭兵前進的腳步。
只是雙方的人數畢竟相差太多,因此輕騎兵在頑強抵抗了一陣之后,最后便都在倭人的猛攻之下血濺沙場,死在了倭人手中。不過在他們戰死之前,每個人至少都殺死了三四名倭兵為自己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