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于倭面土國的軍力分布情況,這些漁民并不知情。于是周泰等人又向周圍探查了一番,情況與那些漁民所說的基本一致。這里除了有些漁民居住生活外,根本見不到任何的兵丁。因此周泰連忙回到船上,將情況稟報給了陳宮。
雖然已經晚了二十幾天,但是總算是到達了目的地。只是不知道沒有了水軍的支援,主公那邊的戰事進展如何?陳宮與周泰、蔣欽二人商議一番之后,決定水軍立刻登陸,然后從這里急行軍趕往倭面土國的王城山形,爭取盡快將山形攻下來。然后再繼續向邪馬臺國進軍。
至于船隊則立刻返航,回到耽羅島去運送軍糧和軍隊所需的各種后勤裝備。不過陳宮也讓他們在返回倭島的時候,不用來這里登陸,還是將物資運到當初運送輕騎兵和步兵上岸的望漢港即可。
除了隨船離去的士兵,如今在倭島上登錄的水軍士兵共有一萬四千人。他們在向導的帶領下,以急行軍的速度向著倭面土國的王城山形城而去。
由于這里處于倭島的東北,地理環境非常惡劣,因此這里的人煙稀少。一路上他們也很少遇到比較大的城鎮或山村。偶爾有在農田里耕種的倭人看到他們,除了感覺驚奇之外,也沒有什么明顯的敵意。因為這里很少發生戰爭,所以這些農民對漢軍還很熱情,為他們提供熱水,還幫助他們指引路線。
一路上因為沒有遇到什么麻煩,因此大軍行軍的速度很快,第三天剛過正午,水軍的隊伍便來到了倭面土國的王城山形城東北方向不足十里遠的地方。
這里到處都是大山。按照向導從倭人那里打聽來的消息,山形城應該就在前邊的山里。陳宮讓大軍在這里休息一下。他自己則與周泰幾人騎著戰馬在向導的帶領下,來到了山形城外的一座山腳下,眾人下了戰馬,然后順著山坡爬上了山頂,居高臨下觀察這座城池的情況。
山形城建于兩山之間的峽谷之中一片地勢非常平坦的地方。由于山脈的走勢為南北方向,因此山形城從外面看上去,便是一座南北長約七里,東西寬約四里的長方形城池。由于城市不大,因此陳宮他們在這里便可以很清楚的看清城內的情況。
山形城周圍的城墻并不是用石頭或磚建成的,而是用粗大的圓木搭建而成,城墻高約兩丈,頂部寬不到五尺,底部寬度與頂部基本相同。
城門的位置在南邊城墻的正中,由于這里沒有河流經過,因此城墻外也沒有護城河,城門處也沒有吊橋,只有兩扇也是用圓木捆綁而成的厚重的大門。
城門上方和城墻的四個角都有高高的城樓,只是面積都不是很大。估計主要是派人在其中觀看城外的情況,因此上邊也容納不了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