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之所以要這樣做,也是因為他知道這些地方流行的瘟疫,其實便是傷寒。而且他也知道在揚州應該有個名醫張仲景,對于治療傷寒很有辦法。只是他沒有足夠的財力去購買大量藥材供百姓使用。自己只要在找到張仲景之后,問清楚治療傷寒的藥方,便可以大量購買藥材送給百姓。同時加大預防的力度,控制住傳染源,隔離那些已經染病的病人。有了這些措施,估計這場瘟疫很快便會被消除了。
朝廷那邊郭嘉已經派人將這次平定倭島的情況報給了新州的戲志才,然后由他和楊彪商議之后,再向朝廷稟報。當然了郭嘉的戰報也是按照他和老劉、陳宮商議好的寫的,那便是如今倭島已經成為大漢的屬國,并且更名為瀛洲國,國王便是卑彌呼。等靈帝同意后再派太監前去瀛洲國宣旨,正式冊封卑彌呼為瀛洲國國王。而瀛洲國今后每年都會向大漢進貢金銀財寶等物。由于簡雍已經事先把這個情況通知給了大將軍何進和宮中的常侍張讓和郭勝等人,并且早已給幾人送去了不少金銀財寶,他們到時候自然會幫著老劉說話,因此老劉也就用不著親自去洛陽跑一趟了。
這次征討倭島,也令老劉帶去的輕騎兵和步兵有了不小的損傷。而且現在跟著老劉回到耽羅島的,只有水軍損失甚小。加上留在倭島的那些輕騎兵和步兵,如今在耽羅島上的輕騎兵和步兵已經不足原來編制的一半。所以老劉讓關羽、高順等人返回新州后,想辦法補足兵源,使得兩支隊伍的人數盡快達到定員。
大致商定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兩人便開始研究下一步的行動路線。從耽羅島前往大漢本土,首先便是要乘船前去新州或是青州,然后再從陸路前往徐州,荊州和揚州。
不過也有另外一條路線,那就是直接乘船南下,然后戰船從海上直接進入長江,逆流而上便可以進入揚州之地。而且這條路的距離最近。
看著擺在面前的地圖,郭嘉便對老劉道:“主公,嘉以為我們最好還是乘船走水路為好。這樣不僅距離近了許多,同時還可以開辟一條從水路前往江南的航線,主公意下如何?”
從地圖上,老劉也看出了走水路確實要比先走水路、再走陸路要近得多。同時也確實如郭嘉所說,這樣還可以找到一條新的航線出來,所以老劉便點頭同意了郭嘉的建議。
老劉從瀛洲國回來已經有十天了,因此現在已經到了四月底春末夏初的季節,風和日麗的天氣正好適宜出行。兩人又商議了一下,決定就在三天后啟程出發,直接前往揚州的會稽郡,到了那里之后在決定下一步是上岸走陸路,還是繼續乘船溯江而上。
至于這次出行的人員,由于對于江南一帶大家都不是很熟悉,因此老劉決定帶兩艘中型戰船。之所以不帶大型和巨型戰船,便是因為這種戰船很可能無法在長江上航行,而中型戰船更適合在內河航行,運載的人數也在五百人上下,完全可以滿足老劉這次出行的需要。
兩艘戰船之中,一艘用來運送戰馬,另外一艘則是老劉等人和一百名親衛隊員。這樣即便是路上遇到什么海賊水盜,加上兩艘戰船上的二百名水軍士兵也足可以從容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