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周瑜拜別了父母,跟著老劉離開舒縣,趕往百里之外的合肥城。舒縣縣令鄭賁與周異一道,一直將他們送出幾里才停下了腳步。
好在周瑜也會騎馬,而老劉來的時候也曾多帶了一匹配好鞍蹬的戰馬,如今正好給周瑜騎乘。因此回去的速度與來時相比,雖然多了一個周瑜,但是也并沒有慢多少。
如今馬鞍馬蹬在大漢已經得到了普及。不過周瑜也曾聽說這些東西便是從原來的幽州傳出來的,而且似乎便是與眼前的耽羅王有關。開始的時候周瑜與老劉不是很熟,因此話還不多,等中午吃過飯,眾人上馬繼續趕路之后,周瑜的話也多了,一路上不停的向老劉問這問那,反正只要是有自己不明白的,也不管是天文地理,還是歷史典籍,總之是五花八門,無所不包。
老劉心說這孩子學的還挺雜,也多虧了他問的是自己,換了別人恐怕很難回答他這么多的問題。因此老劉也不厭其煩的耐心為他解答所有的問題,基本都讓周瑜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如今的周瑜,求知欲十分的旺盛。可是在小小的舒縣,幾乎城內的老師都已經沒有能力繼續教導于他。便是他的父親也已經無法解答他的好多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令周瑜稍稍有些目中無人。結果今天遇到了耽羅王,他這才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也知道自己胸中所學與耽羅王相比,差的可就遠了去了,因此小周瑜才會愿意跟著老劉,以便學到更多的東西。
而一路上兩人的問答,更是讓周瑜吃驚不小。原來只是聽說耽羅王武功冠絕天下,沒想到學識更是被周瑜驚為天人,因為他所問的好多問題,從未有人能夠給出答案,可是今天老劉卻全都給他解釋清楚了。
而在詩詞歌賦方面,老劉同樣出口成章,且讀來朗朗上口,讓周瑜更是佩服不已。而耽羅王心系天下百姓的胸懷更是令周瑜心折。到了后來,小周瑜已經徹底的被老劉的學識和人品所征服,決心今后便跟著耽羅王,保護大漢天下太平,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的生活。
全柔是揚州人,當然聽說過周瑜的名氣。跟著耽羅王跑了舒縣這一趟,他也看出來王爺是專程前去尋訪周瑜的。自己跟著耽羅王的這一個多月,他同樣為老劉憂國憂民的胸襟所折服,并且也在心里打定主意,若是他日耽羅王有招,自己便會毫不猶豫的離開揚州,前去投奔耽羅王,為他效命。
當天晚上,眾人便趕回了合肥城。縣令金幃急忙將幾人接入縣衙之中,與仍在縣衙中等候他們的郭嘉、芷清、烏云和張飛等人相會。并且金幃當晚也在縣衙設宴,感謝耽羅王為揚州百姓所做的一切,同時也算是為王爺送行。
連日勞累,老劉今天也讓大家放松了一下,因此今晚眾人都是開懷暢飲。全柔有些酒量,可是今天看到老劉與文丑、張飛三人如喝白水一般的將烈**白酒一碗碗的倒入嘴里,令他更是難以招架。文丑張飛早已與全柔十分熟絡,因此兩人當然把他也拉上一道喝,結果沒過多久,全柔便第一個被喝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