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信使從懷里拿出一封信說:“您就是守城校尉趙能大人吧?”
趙能點頭說:“不錯,正式本官。敵軍派你來所為何事?”
敵軍信使,不慌不忙,把信舉過頭頂交給趙能說:“小人是奉景山統兵大帥張強之命,前來給大人送信。小人不識字,什么都不知道。一切事都在書信里面。”
趙能讓人把信使帶去一邊等候,把信交給老劉說:“請主公過目定奪。”
老劉接過書信,坐在公位上,不緊不慢把信拆開看。
信中寫道:“校尉大人:識時務者為俊杰,近日我大軍兩萬前去攻城,你區區五百如螳臂當車。你有兩個選擇:一是城破舉家被殺,梟首祭奠任泉。二是主動納糧五百石,送出城外。可免城破人亡一切災難。我大軍四面攻城,恢弘氣勢。云梯、撞木幾十,業經備妥。斟酌為盼,速速回音。……”
老劉看罷,哈哈大笑,說:“賊人狡猾,未攻城之前,先來敲詐。”把信隨手還給了趙能。
趙能看了信,心驚肉跳,說:“主公,如何恢復呢?”
老劉又跟郭嘉一起商議回信。郭嘉看了信說:“賊兵遠道而來,缺少糧食。所以首先敲詐一批軍糧,然后大舉進攻。這信里內容虛多實少。讓人恥笑!”
郭嘉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隨后定下一計,說:“主公,回信就這樣寫:奈城中糧食有限,愿納糧二百石,為了掩人耳目,明天夜里三更,蔡州城西門外交貨,屆時將軍派人來取。天兵勢大,不敢為繆,懇請安好無虞。致謝!”
郭嘉把信寫妥裝入信袋封好,叫過信使,賞了一串大錢,把信交給信使,隨后再三囑托,信的內容不可泄露,去親手交給張大帥。代為致意!
信使接錢高興,看出郭嘉一片誠意,說:“小人手托兩家,不情不和。恩怨與小人無涉。謝謝賞賜!”
信使收妥了信告辭走了。
老劉說:“軍師妙計,如何行事,周密去做。軍兵隨意調用。我估計賊人缺糧心切,一定前來。”
郭嘉說:“主公放心,我早有妙計擺布。賊人知道我們守軍五百,前來取糧食不能少于五百。這些人一到,讓他有來無回。至少消滅賊人四分之一兵力。”
老劉找來趙云、張飛、文丑和郭嘉、趙能,一起計劃布置臨時如何行事,這話不提。
信使回到賊將張強大營,把信交給了張強,張強看了信樂得手舞足蹈,連說此事成了。又找了張青、張平,一起計議。
張平看了信仔細研究分析,說:“如果五百石糧要求,他們全都答應,必然有假,削減數量到二百石現實可靠。他城中出二百石糧也不容易。”
張青分析說:“信中再三強調保密,定于明夜三更。這也有些道理。太守、州牧都在襄陽,傳出去他四下與敵人茍合,必然招來滅門之禍。從夜里三更交貨時間看也合情理。”
張強說:“他只有五百守軍,有詐又能怎樣?我們派去八百人取糧,再派二百人接應,可保萬無一失。官兵戰力極差,不知是怎么殲滅了任泉任來。讓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