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阿爾德里奇這樣的大個子,勇士的策略就是夾擊。
勇士當然不只有這一條路。
如果換上小喬丹,內線的防守壓力就沒有那么大了。
但那樣進攻端就惱火了,內線被堵死,外線的壓力更大。
相比較而言,鄧方更想要的是進攻。
除了內線壓力大,外線壓力更大。
羅伊不好防,也防不住。
哪怕是拉加貝爾和普林斯來防,也只能限制一下而已。
想要真正防住羅伊基本不可能。
另一個不好防的是安德烈米勒。
安德烈米勒在后衛里是一個另類的存在。
作為一個身高只有1.88米的控球后衛,米勒沒有華麗的傳球,但他卻在基德六年五次助攻王的階段中,從他手上搶過一次助攻王。
在進攻方面,米勒的突破上籃沒有那么華麗,三分也不好,命中率很低,這導致他很少出手三分。
米勒最拿手的就是依靠強壯的身體背打。
只要是后衛,米勒就敢背打,哪怕是科比、韋德,米勒一樣不怕。
僅僅靠著背打,米勒曾經在一場比賽中,只投中一個3分就拿到了52分。
這樣的表現堪稱后衛中的奇跡,也讓他在NBA的歷史上留下了光榮的一筆。
除此之外,米勒還因為這種地板流的打法,再加上身體素質過硬,很少受傷,常年不缺席比賽。
米勒創造的連續632場的出場紀錄到現在也是無人能敵。
身體強壯的后衛對上米勒都很頭疼,更不用說勇士的后衛線了。
利文斯頓有身高,但比較瘦弱,防守米勒一樣頭疼。
頂替阿祖布克的貝里內利防守端就是個漏勺,一般人都很痛苦,更不用說防米勒這樣的背打怪物了。
拉加貝爾防守倒是很好,但他要去防守羅伊。
除此之外,開拓者后衛線上還有一個布雷克。
布雷克是個傳統后衛,能助攻,有三分,防守不錯,打球很穩。
這樣的球員威脅倒是不大,但你也不敢放他。
既然防守端很難解決,那么就在進攻端下手。
所以鄧方才沒上小喬丹。
不過事實證明,鄧方錯了。
開拓者一上來就在內線和外線不斷懲罰勇士。
阿爾德里奇連續單打普林斯成功,勇士被迫夾擊。
布雷克和羅伊在外面得到空位,投進了三個三分。
阿爾德里奇單打威力下降后,米勒開始在低位背打利文斯頓。
連續五次背打,米勒打進了四個!
阿爾德里奇那里還可以用夾擊來限制,畢竟他的分球一般。
米勒的單打就不敢用夾擊了。
要知道,米勒可是拿過助攻王的存在,他的助攻能力在聯盟是一流的。
米勒最想要的就是你來夾擊!
這也是他的背打威力巨大的原因。
他打進了你也不敢夾擊!
好不容易米勒手感下來了,進攻端火力弱了點,羅伊又開始接管比賽了。
勇士不敢夾擊米勒,同樣不敢夾擊羅伊。
那可是黃曼巴!
羅伊的得分能力比科比要弱,但傳球可是要強一些的。
不夾擊的話,羅伊就可以按著貝里內利的腦袋使勁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