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村一直以來都是歷任鎮長的一塊心病,其實也不是政府不重視,而是這地方真心特殊。
改革之后,政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放在共同富裕上了,而扶貧便是最重要的手段!
靠山村是還沒來得及趕上政策,其實1994年開始,金原就全面進入一個重點扶貧的時間段了。
不過靠山村是1992年這個時間段被泥石流徹底掩埋,所以沒來得及看到那個時代。
桐鄉村為什么會讓人頭疼?
原因就是因為這個村子里面的人,都已經習慣了現在的生活,自給自足,不向外求什么。
其實并沒有什么錯,只不過時代在變!
老一輩的人認為這樣的生活很好,同姓通婚,村里的日子只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足夠了。
但是在外界看來,這樣總歸是不對的!
原因很簡單,不能讓孩子們在這種環境生活一輩子,連大字都不認識一個吧?
時代在變化,桐鄉村的年輕人們一定要走出去的,早晚都要走出去!
就像是那年鬧旱災,整個桐鄉村的莊稼全都完了!還是下山找到靠山村的居民們幫忙,這才幫助桐鄉村的人,渡過了那個難關!
桐鄉村的人穿的都是草鞋,衣服也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了,只是需要買新衣服的時候,這才走出來找到靠山村的人。
還多半都是以物易物,因為桐鄉村沒錢,只能靠著一些山貨、糧食和藥材,來和靠山村的村民換取物資。
聽完了陳如清的解釋之后,李毅整個人頓時震驚了。
以前只是聽人說起過,有些地方依舊是思想不開化,和改革解放前沒有什么兩樣,但是得知了事實才知道,現實更加讓人震驚!
“針對這個現象,你們就沒有討論過什么措施嗎?”
聽到李毅的話,陳如清苦笑著說道:“什么措施我們都嘗試過了,人家村子里的人根本認為自己不需要幫助,不領情!”
“還說外面的社會也好不到哪兒去,不見得就有我們村子風水好,硬是不出來!物資也沒辦法送進去,山路太陡峭,我們能帶進去的,也就是錢和吃的,錢人家也用不上啊!”
“哪里的孩子們呢,難道也不需要教育嗎?”李毅問道。
“怎么不需要,據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是,整個村子里面自從那個學塾先生去世了之后,就沒有再上過一天學了!我們都很關心,但是人家就是不領情!現在上面天天都在催,問我們什么時候才能拿出一個有效的方案來,我也沒有辦法啊!”
李毅嘆了口氣,桐鄉村的問題的確十分嚴重,不是在于外部條件,而是內部因素!
人家想要扶貧,想要給你機會,想要幫助你們和你們的后代走出大山,但是桐鄉村的村民們卻愣是認為自己什么都不缺!
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孩子們,孩子們沒有書讀,沒有老師,怎么接受教育?
未來總不能真的就一輩子都待在這個山溝里面吧?
這件事兒還真需要仔細的斟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