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子上派出所的這位老所長,可是老公安了,這些年來沒少操心桐鄉村的事情。
做人口調研的時候帶著一群民警跋山涉水的前往了桐鄉村,結果人家是愛答不理的,當時一些年輕民警就很氣憤。
要知道我們這些人來這里可是為了你們服務,怎么還這個態度?
不過好在老所長知道一些桐鄉村的情況,對這些人很理解。
畢竟桐鄉村這群人是三十年代的時候,為了躲避亂世,才搬遷到這深山老林里面,幾乎是與世隔絕的一種生活方式,對外界人的感觀全都不怎么樣,都是老一輩傳下來的。
有些人甚至從出生到去世為止,都不知道外面還有那么大的世界。
也有一些人來到過這個奇怪的村子,就像之前剛剛去世的那個學塾的先生。
其實就是一位前來支教的老師,三十多歲來到這里,孤身一人,無牽無掛的,據說是因為老婆帶著孩子跟別人走了,于是就漫無目的走走,就來到了這個地方。
看見桐鄉村的孩子們純潔無邪的眼神,這位身世悲慘的老師突然醒悟了,于是就留在村子里開了個小學,村子里面的人管這個小學叫做學塾,那都是多少年前的叫法了。
這位老師的雄心壯志的確是讓人佩服,然而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整個村子老一輩的人都不贊同讓孩子去上學,認為那是在浪費時間,后來這位老師染上了風寒,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下去,直到后來離世,也沒能完成讓桐鄉村的孩子走出大山的愿望。
三十二歲來到桐鄉村,五十四歲溘然與世長辭,直到靠山村的人來到桐鄉村之后,才知道了還有這么一個人。
麻繩專挑細處斷,命運偏欺苦命人,現實就是沒有道理可講。
后來民警們走訪的時候,才從一些半大孩子們的嘴里得知了一些只言片語,他們也是一陣無力。
一般沒有人會在乎這個村子,之前也有慈善家來過,實地考察了一圈之后,計劃在村里蓋個小學,但是卻被老人們拎著棍子趕了出來,所以就再也沒有人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其實這也不全是村民們的錯,畢竟他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要是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必須要改變村民們的思想!
但是這種事情,談何容易啊?
這件事兒張所長是知情的,所以現在看著兩個年輕人站在自己的面前,說要給村子修路,頓時覺得有些不切實際!
哪里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首先要做通桐鄉村村民們固化的思想,讓他們接手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之后還要去找投資商,出錢修路,蓋學校,找支教,哪個步驟是簡單的?
要想拯救一個思想固化的村子,足足一千多號人,是那么容易的嗎?
“年輕人,你們的善意我知道了,這是好事兒嘛!但是對于這個村子的情況你們還不是很了解,好好回去念書掙錢,先孝敬好父母,哪天真的成了大老板,再回來看看吧!”
聽到張所長的這段話,李毅無奈的笑了笑,說道:“張所長,我們知道您的意思,但是修一條路,蓋個學校的錢,我們還是拿得出來的……”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魏三炮在李毅身后憋得十分難受……
一次海東市之行,李毅含淚賺了足足二十二個億!
就別說是蓋學校了,在學校上鍍個金都足夠了!
修路的確是很貴,需要的人力物力難以想象,但是這個年代的二十二個億是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