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之前從沒有想過會有這么一天,還能站在講臺上,給孩子們講話。
在孩子們紛紛聚集在村口之后,村長帶著他們來到了村子里面的祠堂,祠堂改成的學校。
其實說是學校,也就只有一間寬敞的教室而已,這間教室不僅僅寬敞,還顯得空空蕩蕩的,對于孩子們來說,也就是幾張簡易的木板搭成的桌子,其實最重要的是有老師就可以了,其他的桌椅板凳,能用就行,還有什么要求呢?
而且李毅也是發現了問題的所在,有些孩子并不是很理解,為什么要上學,這個問題就要交給李子溪和張怡他們去解決了,畢竟讓孩子們熱愛上學習,肯定是要經過一番勸導的,李毅本身不是老師,沒有教書的經驗,這個問題自然要交給這小兩口去解決了。
陳如清也是如愿的再當了一次教授,李毅坐在下面不禁十分感嘆,到底還是當過教授的人,站在講臺上的氣勢就不一樣!根本不是他想學就能學出來的!
“孩子們,你們知道我們為什么要讀書,要寫字嗎?”
下面的孩子們紛紛搖了搖頭,不過李毅卻發現有一個孩子十分例外,那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十二歲還是十三歲的大林!
大林自從坐在這間教室里開始,他的眼睛就在發光!竟然能給人一種不敢直視的感覺!
李毅當即就認為,這個孩子肯定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
講臺上的陳如清,給孩子們講課的時候,有一種鄰家大叔的感覺:
“我們讀書,就是為了早晚有一天能夠走出去,你們都看到了之前運糧食的飛機了吧?那飛機是我們能開的嗎?當然不是了,但是只要我們讀了足夠的書,會寫夠多的字,那我們人人都可以去開飛機嘛!”
“外面還有很多很多比這個飛機還要厲害的東西,外面的人收麥子,都用的是機器!和飛機差不多大小的東西,成堆成堆的將麥子收起來,然后變成一袋子一袋子的小麥,都不用人去動手!”
“外面還有汽車,從這里到山下面的小鎮,大家都聽爹娘說過有多難走吧?但是有了汽車,等到有了公路,最多也就是打個盹的光景,就能到山下的小鎮去看看了!”
孩子們是第一次,聽到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不禁被挑起了興趣,對于李毅來說,這些孩子們都是桐鄉村的下一代,是寶貝,如果他們能夠學會讀書寫字的話,對于桐鄉村的幫助書巨大的,如果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再將外面世界的東西帶回來一些,別的不說,起碼讓桐鄉村的糧食成熟的更快一些,長勢更喜人一些,那也是好的。
孩子們現在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且也知道了讀書寫字就能通往外面的世界,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也不全有好處,這就要看李子溪和張怡這兩位老師,會用什么樣的辦法去教導孩子們了。
李毅接下來就要前往莫斯克,辣條的囤貨已經達到了預期的水平,這還要歸功于靠山村村民們手把手教會了前去應聘的新工人,怎么使用機械,這樣一來,生產速度可不就是成倍上升了嗎?
現在已經足足有三萬箱辣條被裝箱完成,保質期方面自然也是不用擔心,一般辣條的保質期在三到六個月,三個月之內食用是最好的,所以李毅現在就應該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