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國.金原市。
這會兒是晚上六點多,正好是民立小學下課的時候。
不過現在整個學校還是處于剛剛重建并且正在招生的階段,每個年級都只有一個教室,一個班級。
比如三年級的孩子們,加起來一共有二十多個人,二年級的則是二十多個,也只能弄一個教室。
盡管這些孩子們的出身都不怎么好,但畢竟是市里,所以比鎮子上的孩子們還是要強一些。
他們的父母基本上每個月都是一百出頭的工資,算是普通家庭,一個月家里的收入能有個三百塊錢左右。
其實在這個年代算是很常見的了,這樣的家庭也是最多的。
家里面的每一塊錢都要精打細算,但是父母們出門上班之前,總會給孩子們留下三毛五毛的零花錢。
金原市這個地方民風淳樸,家風也是一樣的,父母們苦了自己也不會苦了孩子,但是孩子們也十分懂事,不會亂花錢。
而這所學校的創辦,算是給父母們帶來了一個福音,起碼孩子們能正常上學了。
民立小學的費用是整個金原市最便宜的,孩子們吃飯甚至都是免費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李毅注資五十多萬之后,整個學校的名聲這才能夠再次迅速地打響,而且更重要的一點,這里的教學質量還是不錯的。
一開始根本湊不夠老師,但是后來逐步的將工資提高到了市場的標準水平。
到這里開始,整個民立小學就已經做好了轉變的準備了。
就連李毅都不知道,無意之間他湊成了一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舉動,日后就在金原市被評為最杰出的三線城市之一的時候,民立小學已經變成了一所教育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的中學!
高中初中教學基礎十分優秀,但是學校里面的規矩卻不多,不過正是這樣的一個學校,自從成立到李毅穿越回來之前,十年的時間,出了整整一百多個頂尖學子!
這還是考上重點大學的,整個學校的本科升學率已經達到了恐怖的百分之八十。
遺憾的是校長李大堂在李毅穿越回來的前一年去世,原因是積勞成疾,但是整個學校的這些學生們,并沒有遺忘這位校長。
前一世沒有李毅的資助,是因為李大堂跑遍了大江南北尋找能夠幫助他,提供資金的企業家,最后讓他給找到了江南市的王高華。
王高華注資一百萬,將整個學校從瀕臨倒閉的邊緣拉了回來,結果這一世的結果改變了,原本該在尋求資助人的道路上染上風寒,落下病根的李大堂,卻巧妙的因為李毅的到來,而成功的避開了這段艱辛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