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為什么不直接走一萬多的價格呢?當時余明華就有些納悶,不過李毅簡單的解釋了一下之后,他這才明白了過來。
定價如果是兩萬一的話,人家訂購了一批電腦,對方如果講價的話,那么完全可以有一個緩沖的余地,可以給自己留一個利潤的空間,而且康奈利電腦就算是兩萬一一臺,那也要比價格在兩萬三和兩萬五的杰森電腦要便宜不少。這就是一個優勢。
其次就是,如果對方沒有講價的意思,怎么辦?如果你主動提出來要給對方折扣的話,這不就顯得更有誠意了嗎?
余明華現在的思維方式,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而不是用商人的方式來思考,不管怎么樣都能賺到錢,這就是商人的思考方式和行動方式。
大廳里面所有人都被這句話勾起了興趣,三千美元成立的公司,為什么他們的電腦可以超越杰森?
余明華的聲音并沒有停頓多長時間,而只是給了眾人一個思考的區間之后,就繼續說道:“康奈利電腦第一個產品,是兼具便攜性和兼容性的個人電腦,第一臺推出的時間是1983年,當年的售價是三千五百美元,大致是兩萬上下,便攜性的電腦,意思就是筆記本電腦,相比起現在的這種電腦,它無疑是非常輕便的!”
“雖然說是輕便,但是當年也有二十千克重!但是它的銷量的確是很好,賣出了將近五萬多臺!”
康奈利電腦作為計算機行業的異軍突起,很多的時候也有不少的詬病,就比如說有人說,他們的便攜設計十分的雞肋,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場,電腦重量越大就越靠譜,這種稀奇古怪的理念正在占據主流,連帶著很多內地的商家也都認為,康奈利這種電腦,根本就是失敗的產物。
不過這只是內地這些商家的想法,早在1984年的時候,康奈利的市場其實就已經遙遙領先了。
1988年,全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十二億美金!
整整十二億美金,這個價格已經是超乎了大部分人的預料了,這也足以從側面說明,康奈利電腦的確是有著不錯的發展前景的。
但是相對應的,康奈利電腦沒有辦法在內地鋪開銷路,所以只能從研究所和北河信息技術大學的渠道,來對內地出口。
于是這才找到了余明華的導師作為代理商,因為這件事兒,學校那邊嚴詞拒絕過,畢竟他們是一個學校,而不是什么做生意的地方,但是余明華的導師就認為,這也并沒有什么壞處,而且還能得到康奈利電腦公司那邊的友誼,從長久的方面來看,這可是一件好事兒來著!
即便是這樣,學校里面的人依舊沒有同意,他們只給了這位導師兩條路,要么放棄代理康奈利電腦,繼續做教師,要么就別做教師,直接去賣你的電腦吧。
學校的這些領導,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他們幾乎是想要拒絕一切外來的科技,認為國產科技才是最好的,最有發展前景的,思想面上有點兒守舊的意思。
所以這位導師,毅然決然的選擇了經商這條路,研究所那邊掛著的職位幾乎也快要辭去了,專心致志一心一意的搞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