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在大街上一路走,一路打聽,找到了一個老城區的集市,這是一個人才市場,大街小巷的全都是出來找工作的人,這些人都是外地來的,鄉下來的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沒多少地方可以給他們提供工作。
這年頭有錢人的家里是真的不缺錢,窮人的家里面是真的缺錢,有些原本在工廠工作的人,原本他們都有不錯的薪資待遇,還有條件,但是下崗大潮來臨之后,也過上了艱難過日子的生活。
這個問題源自于八十年代的初期,那會兒算得上是龍國歷史上一個春雷詐響的年代,國家開始全面進行改革,市場經濟也算是剛剛蘇醒的當口,其實對于商品的需求,才剛剛開始。
這個年代的工廠,那就是絕對的鐵飯碗了,因為幾乎每一個縣城都有工廠的存在,開始刺激消費市場,各式各樣的工廠遍地開花,什么國營醬油廠、梳子廠、油廠、布廠、磚廠、紗廠、食品廠、酒廠、還有水泥廠之類的地方,工人們缺少工作的條件嗎?根本不缺!
在市場經濟開始推行之前,根本養不了這么多的廠子,還有這么多的員工,每人每天的開銷雖然不算什么,但是加在一起的話,那就是一筆十分恐怖的開銷了。
其實這樣的生產方式,基本上只能實現自產自銷而已,根本沒有辦法形成真正足夠強大,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時代在前進的過程中,是不會留情面的,很多廠子都開始入不敷出,逐漸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廠子不僅僅沒能達到帶動經濟增長的目的,反而成為了拖累。
這樣的廠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成為了要被扔下的目標了。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工人下崗?這就是原因所在了,一個廠子少說上千名員工,每天都在燒錢,不裁員,怎么繼續前進?
這會兒正是處于下崗之后,很多人都失去了工作的時候,所以只能出來找工作,對于這些人來說,光是活著就已經很困難了。
江南肉聯廠之前的那副畫面,只不過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縮影而已。
更多的人都是走關系,才能繼續留在廠子里面工作,窮的地方都給不起錢這樣的東西,只能給點兒雞蛋、肉之類的東西,這樣還能換到一個不錯的車間去工作。
坦白說,這個年代人情練達的人,更加吃得開一些,有些年輕人,活著是為了爭一口氣,其實這都是很少見的情況,大多數的人都是安于現狀,只要能活著,不至于餓著,然后找個不錯的姑娘家,繼續過日子,就已經足夠了。
有沖勁兒有干勁的年輕人,到最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真的成功了,闖出了名堂,大多數人依舊還是泯然眾人了。
劉松就是那種抱著一往無前的沖勁兒的人,所以他不會安于現狀的,這也就是為什么一直都拉著朱高偉和殷東瑞做對的原因,只要這件事兒完成的漂亮,那么自己沒準就可以回到總公司去了!不用在廣百地區待著了。
路上有不少人看上去都是無精打采的,還有一些人正在打牌,另外就是一些婦女,也在找工作,多數都是保姆保潔之類的工作。
就在這個當口,劉松看到了一個中年人,正蹲在地上抽煙,看上去好像很落魄,其他人還算是衣裝整潔,但是這個中年人身上的衣服明顯和他們不一樣,好像更整潔一些,不過面色很落魄,按照常理來說,這種人起碼應該是個白領吧?
而且里面的襯衫洗的發白,腳上是一雙過時了的皮鞋,不得不說,這個人的確是吸引到了劉松的注意力。
“兄弟,你要找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