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晨醫生,我剛剛看了,您給病人開出的這一個手術方案。您對細微血管的縫合在上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這臺手術的血管縫合是用貫穿縫合法嗎?”
愛華門診一起吃完了午飯,來自花城細微血管研究所的副所長李大勇,在記者杜月雯之前率先提出他的問題。
在聶晨手術以及送鐘彩鳳回家檢查護理環境這一上午的時間中,記者杜月雯她這篇關于聶晨這位柳葉刀醫生的采訪報道,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畢竟除了聶晨之外,記者杜月雯采訪過了今天上午過來門診確認手術的林清雅,也采訪過了嗓門嘹亮大金鏈子直晃的周德,更是仔細的采訪過了作為愛華門診第一名病人,現在也成為了愛華門診員工的鐘蘭蘭。
這些采訪的資料,比起專門采訪聶晨還要更加來的細致客觀。
同樣的。
技術醫生出身的李大勇副所長,他在上午的時間也了解過了愛華門診兩臺手術病人的手術方案。
在鐘蘭蘭這個第一位病人可以讓他進行現場研究時,李大勇不由得對聶晨的技術嘆為觀止。
鐘蘭蘭臉上兩天前拆了線的鼓起疤痕,鼓起硬化部分已經軟化得差不多,就連淡紅色的痕跡,經過了軟膏涂抹也淡化了一小部分。
這才僅僅只是手術了一個星期的術后效果。
這種恢復效果是劃時代的。
同時,作為在花城南風窗,屬于資本第一線的醫院里摸爬滾打多年的李大勇醫生,他敏銳意識到了這種恢復速度極快的縫合方式,將會引起在美容或是整容行業的巨大變革。
如此一來,更是讓李大勇醫生對能夠把論文發表在了國際頂級刊物上的聶晨,在心中多了一份認同。
“微血管縫合我采用的是褥式縫合法。”聶晨如實相告。
“為什么不用貫穿縫合法?”在這個方面作為微血管研究專家的李大勇,他眉頭微皺。
畢竟這么多年來,微血管縫合講究的不是繡花,而是一個字,快。
如果速度不夠快,那么哪怕小部分的血管縫合得再好,但是絕大部分血管失去了縫合時機,那也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李大勇對聶晨給上午過來確定手術的林清雅,給出的這個手術方案,在微血管縫合方面非常好奇。
“褥式縫合在血管內膜吻合方面,比起貫穿縫合成功率要高出兩倍。”
喝著茶的聶晨不動聲色地線李大勇爆出了這一個數字,“當然我的這一個實驗對比數字,是在大鼠和小鼠身上進行實驗的……臨床手術的經驗還是沒法和李所長相提并論。”
高出兩倍?!
李大勇目光一凝,聶晨那平淡的態度,讓同是醫學研究者的李大勇直覺意識到,聶晨報出來的數字是準確。
同時,聶晨這謙虛的姿勢,又讓李大勇心中感到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