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華門診的手術室里今天多了五個人。
李大勇為首的劉月倩、林榮華三人,他們則是站在了手術臺左側,方便觀測聶晨進行開刀的位置。
站在了一助位置,是胖乎乎的小老頭馬東青。
在術前,馬東青已經看過了聶晨給出的手術方案,他在這一臺手術當中作為一助的最重要任務,就是在聶晨切開了手術視野之后進行拉鉤。
這一個任務對于桃李滿天下的馬東青來講,跟他的身份可是完全匹配不上的。
但是馬東青卻是對自己能夠獲得了這千載難逢的,進入到了愛華門診手術室成為第一助手的機會,喜出望外。
不過就算是做好了準備,馬東青進入到了這裝修得極其嚴格簡潔,富有的現代感的門診手術室里面,還是非常震撼的。
占地面積三四十平方米的手術室,有小小的更衣室和洗手臺。
在洗手臺上,貼著聶晨自己打印出來的七步洗手步驟,這個洗手方式應該是聶晨專門提醒他唯一的手術室伙伴陳春梅的。
而在洗手臺的對面,是一張潔白的反光亞克力簾子遮住了一面墻的藥柜。
醫療器械和藥品都擺放在了這亞克力門簾后邊的藥柜里面。
最讓見多識廣的馬東青教授,最感興趣的,則是在手術臺上這一張可升降手術床。
這張手術床除了可以應付一般的手術同時,也在手術臺加了一個可供顯微鏡借助手術過程的功能。
再加上手術臺上,可指定區域,調節亮度,把光束指定在了術野范圍內的無影燈。
可以這樣子講。
這間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門診手術室里,整個配套居然泛著前沿醫學的科技之光。
一時間,馬冬青他倒是認為,聶晨他能夠拿得出來那一篇輕松登上了《柳葉刀》的論文,那么在聶晨的背后,自然會有著一個沉默著的、沒有出聲的強大國家在支撐著他。
而這一間小小的,卻是五臟俱全的門診手術室,更是代表了目前國內在醫療方面中,藥品、醫療器械到醫療人才,各個方面最為頂尖的呈現。
在這會兒,馬冬青他已經在心中確定下了,想要和愛華門診聶晨進行合作的項目課題內容,打算在這一臺手術過后向聶晨提起!
畢竟現在國內的政策,是和西方打造友好橋梁,自己這個提議一說出來,想必聶晨是不會拒絕的。
至于站在了二助位置的楊海坤教授,他在心生欣喜之余,也同樣打量著這一間小小的,但是卻裝潢布置得極為專業的手術室。
雖然在器械方面不是目前幾家大醫療公司所出的新器械,但是在布局上甚至比起了目前瑪嘉烈醫院口腔頜面科室的手術室還要合理。
這就真的不簡單了呀。
楊海坤對聶晨這個小年輕心生敬意。
如果是換成了半個月前的楊海坤,他可能會認為聶晨所做的這一切是有著國內各大醫療機構對他進行扶持。
畢竟當時楊海坤也是抱著這一個想法,想要把聶晨背后的大魚給釣出來,所以才在當時回去港島之后,就牽線內地深城舉辦了今天的這個醫學交流會。
但是在這些天來。
每一天借著自己在瑪嘉烈醫院和港島醫學院同時舉行的吸煙環境污染,對細微血管縫合病人,特別是斷肢再植病人術后護理的對比數據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