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手術一助位置津貼十元,二助位置五元。”
劉月倩輕聲地念著放在了她面前,這一份屬于她和愛華門診勞務津貼的單子。
念完后,她臉上不由得浮起了和林榮華一樣的驚詫表情,“這津貼補助的金額要是被醫學院的同學知道了,估計會有一大幫人搶破了頭也想要來愛華門診。”
不得不說,聶晨給他們所報出來的這一個實習待遇,確實是太高了。
回想起聶晨在重生之前,當時回到了深城之后,被二叔公聶吉勝牽著鼻子,先是把父母這一間門診抵債抵押了出去。
然后進入到了第一人民醫院實習足足一年半的時間,除了蹭醫院的食堂,這一年半的時間輪值,自己是一分錢都是沒有的。
國內對于醫學生在實習培訓這個時期的待遇,一直為人詬病。
哪怕是在新世紀后的規范化培訓,無論待遇還是時長,都讓絕大部分的醫學生望而卻步。
甚至原本讀了六年的醫學生,在規范培訓的這個期間轉業了。
所以呢。
本來抱著就只是最高待遇,包吃包住,只希望自己在深城的課題項目中,能夠出得了成果然后順利轉正的林榮華和劉月倩。
倆人是真的沒有料到,聶晨按照萬惡的資本待遇,給予他們在實習期間的補貼津貼。
“咱們門診小是小了點,但是正在向醫院的方向發展。預計在年內會轉型成功,以后這里也是大家可以安心工作、落地生根的一個工作地點。”
聶晨能夠感受得到林榮華和劉月倩兩人,因為自己提出了每臺手術今天的金額之后,明顯的恐慌不安心理波動。
笑著安撫兩人:“而且咱們醫院路線,是集中于五官外科口腔頜面專科的,你們兩人都是這個方面的尖子生。六年的醫學生生涯已經給了你們足夠的底子,再加上咱們門診有著足夠的財力給你們發津貼,所以不需要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鐘蘭蘭眨著亮晶晶的美目,看著坐在了短沙發上,頂著一張帥氣年輕面孔的面孔的聶晨,用他那溫和嗓音,老氣橫秋向林榮華和劉月倩說著門診的發展路線,安排兩人在門診的位置等等,嘴角不由的微微上翹。
昨天晚上深城晚間新聞的播出,讓鐘蘭蘭對愛華門診的認同感又在上升了一層。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
在九零年深城的風氣當中,深城這邊下了海單干的人們,對于單位編制里面的還在吃公家飯的人,是有著莫名優越感的。
特別是能夠在愛華門診,這種在深城已經吹響了私立制、個體化、招商引資角號,成為了招商引資旗幟橋頭堡的標志性個體戶,是真正能給員工帶來極深認同感的。
這種榮耀感,是在這個時期的深城體制內,反而是缺失的。
也因為這種榮耀感,鐘蘭蘭昨天晚上因為電話通知張繼成不到位,愿意和爸爸兩人開著公爵小轎車從關內的景田別墅區出關,前往寶安縣張繼成的那個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