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里彌漫著淡淡的來蘇水味道。
在聶晨收起了手中的手術刀,干脆利落的完成了第一期手術,滑車上血管皮瓣蒂擴張器植入皮瓣空腔的開刀。
一助林榮華二助劉月倩、第一次進入手術室觀摩聶晨手術的實習護士戴春妮戴二妮雙胞胎姐妹。
在聶晨這種一刀接一刀,緩慢但是又精準得令人驚嘆的主刀過程,給予了一種屬于外科技巧達到了出神入化的視覺沖擊時,所有人都在聶晨主刀節奏中,無法自拔。
當劉月倩不由自主的感嘆,她從來沒有見過能夠像聶晨這樣子控制手術刀的外科醫生之時。
整臺手術沒有怎么吭聲,此時大汗淋漓的林榮華點頭附和:“剛才最后一刀剝離出滑車上血管只留兩公分的皮瓣蒂,一次性解剖出整個皮瓣空腔的功力,這一刀真是千錘百煉。”
而陳春梅在這會兒,則是瞅著這個空隙,向戴春妮戴二妮雙胞胎姐妹說了一下,這一臺手術的術前器械準備和術中器械順序:“現在完成了皮瓣術野清創,接下來就是直接植入擴張器的擴張囊,在植入之前,咱們要準備一下吸引器……”
如同聶晨在前幾天,就牢牢的掌握住了手術臺上主刀醫生的節奏。
陳春梅她在開始帶著自己的同學張秀秀和黃楚玉在手術室里觀摩聶晨手術的過程當中,也嘗試著讓她們兩位感受得到聶晨進行手術時的節奏。
陳春梅她和聶晨合作了這么多臺手術下來,是非常清楚聶晨每一臺手術所進行的節奏感對整臺手術的流暢進行有多重要。
“然后我和聶醫生配合時,會在手術前讓他知道我準備了什么。如果有什么沒有準備到位,聶醫生也可以在我匯報的過程及時補充,這么做的原因是在手術過程中可以不用做太多的解釋,整個器械傳送的流程和聶醫生之前有著明確的默契。”
陳春梅向戴氏姐妹所交代的整個手術流程,和她們在衛校所強調的不同。
愛華門診手術室第一準則就是以聶晨為主。
在上周,聶晨把愛華門診的賬本交給了陳春梅后。
這些天聶晨已經向陳春梅明確一點,那就是陳春梅將會從護士的崗位轉到財務會計的崗位上。
在一九九零年,深城這邊如果要找到專業的會計并不難。
但是以愛華門診目前情況,不必做兩套賬的會計流程,只要做好詳細的收入明細,做好每一筆需要上報的稅務,做好每一筆賬的跟蹤,對于學習能力極強的陳春梅來講,簡直就不是問題。
“鉗子,燈光。”
用小型號吸引器,在把術野范圍內的血液粘液全部吸引干凈之后,聶晨右手的鑷子夾著一條像是魚漂那般細長的透明硅膠擴張囊,向嚴陣以待的一助林榮華,二助劉月倩作出指示。
已經能夠跟得上聶晨節奏的林榮華,他手中鉗子小心翼翼提拉起了額頭部分,解剖清創得接近完美的皮瓣空腔。
在林榮華提拉起了這處皮瓣空腔之后,手中拿著強光小電筒的劉月倩再次精準的按照著聶晨所需的視野角度,把手中的電筒燈光投放進來狹長幽深的術野深處。
做好了這方面的準備好,聶晨再檢查了一遍皮瓣空腔入口的豁邊,然后手中鑷子所夾住的這條細長擴張器,才緩緩的伸入到了彭雪妮額頭這片皮瓣空腔之內。
“我是人民日報祝深城的社會記者蘇開鳳,您應該就是愛華門診第一位病人以及第一位業務員鐘蘭蘭小姐,對嗎?”
上午九點整,聶晨進去手術室才三十多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