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聶晨一同前往國貿大酒店,加入到了談判團隊里面的愛華門診員工就只有陳春梅,李大永,林榮華和劉月倩。
至于戴春妮,戴二妮,張秀秀,黃楚玉這幾名護理,本來輪值工作就已經夠她們忙了,沒有時間讓她們過去國貿那邊湊熱鬧。
“除了門診的既定技術交流談判之外,咱們實驗課題小組正在進行的脈管畸形試驗數據也將會在明天的談判內容當中。”
李大勇提醒了一下在飯桌上默默吃飯的林榮華和劉月倩,“把握好這一次的機會。”
“李教授,我已經夠緊張了,咱們吃飯別提這些事了。”
劉月倩這么一說,飯桌上都發出了輕輕的笑聲。
實際上對于這一次談判最為緊張的,就是實驗小組里面作為紙筆記錄者的劉月倩。
畢竟這一次的談判內容里面,將會有著和以前只在教材資料里面才會出現的施樂輝公司談判代表,面對面的進行交流實驗小組內容的環節。
而且講述這一次談判內容的主講,就是她劉月倩。
這兩天下來,在周德律師和李大勇的層層加碼之下壓力山大的劉月倩,從剛開始的雀躍興奮,到了現在的緊張恐懼。
還真別說。
一旦這種純學術的談判交流,有了政治因素掛鉤上去,就會讓劉月倩、林榮華這種初出茅廬的技術人員壓力山大。
“沒事的,不必把談判看得太過緊張,或者是把談判當成了必須要過關的考試,就只是交流而已。”
喝著蓮藕排骨燉花生湯的聶晨笑著安慰緊張得全身僵硬緊繃的劉月倩,“是他們有需要才來找咱們進行談判。主導權是在咱們的手中,想要談下去或者不談,只看咱們自己的心情,不用緊張的。”
“如果按照聶醫生您所給出的設計方案規劃這一片愛華路寮棚,那么咱們最好能繞過競拍的過程。”
吃完了晚飯,聶晨和陳春梅騎著單車過去筒子樓大院看工程進展。
筒子樓后院這處占地一畝地六百多平方的實驗室,已經在昨天晚上完成了安裝。
現在只需要等待從花城那邊調配過來的大型實驗器材。
預計在明天也就是周五的上午就可以過來安裝,畢竟今天已經過來了詳細的調配單。
老黃在見到了聶晨之后,提出了自己對于設計藍圖地下停車場的想法。
說話字正腔圓的老黃,雙手交叉搭在了檔前,認真地向聶晨匯報,“我有實地考察過,聶醫生所擔憂的停車問題,在最近五年不會發生。也就是濱河路和愛華路沒有進行大規模發展之前,就算是每一個病人開著一輛小轎車過來醫院看病,以周邊的道路和空地進行停車,也是足夠吞納得下這種停車數量的。”
這兩天下來,老黃和深城設計院的設計師們,因為設計圖上三層停車場的設計和聶晨辯論了不止一次。
但是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
重生過來的聶晨,他當然不可能在老黃和這些設計師的面前,明確地說明了自己設計理念是因為自己是重生者,預料到了三年之后這一片地區不說小轎車就連摩托車想要找個地方停都是沒得停的。
老黃和深城設計院的設計師們,則是出于樸素的節省材料和建設成本。
按照醫院的功能性作為出發點考慮,認為聶晨這個醫院地下三層停車場實在太過夸張。
同時對于后期的維護壓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