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有了一次手術切除而產生的二次復發,并且病灶變得更大,幾乎把左側面動脈、面靜脈兩條血管全部病變的巨大坨肉狀腫瘤。
如果再進行第二次切除,就算是手握著脈管畸形靶向藥的雷帕霉素,也同樣不可能平時那樣胸有成竹,給病人十足信心的把握。
“真的可以手術嗎?”李經理和廖思菲兩人同時脫口問。
“手術是沒有問題的,不過術前咱們要做至少三天的藥物反應觀測。”
聶晨寫完了診斷表,遞給了坐在短沙發后方正在記錄著今天清晨居家護理的鄺福亮和林雪陽兩人脈管畸形實時數據的李大勇,
“李教授,這位病人的術前藥物觀測就拜托你了。”
輕車熟路,對這方面各種表格以及實驗數據反映變量,做得非常順手的李教授,應了一聲“好嘞,”接過了聶晨的診斷表。
然后李教授低頭刷刷的又把手中診斷表中,關于廖思菲的詳細資料,填入試驗對象表格里邊。
“那么,咱們這臺手術的費用,大約是多少?如果真的可以進行手術,那么我可要讓家人從高雄過來深城給我做陪護的呢。”
廖思菲正襟危坐,雙手托著冒著熱氣的茶杯滴水未沾,清澈的眼眸眨巴著和聶晨對上了眼神,細聲細氣地問,“我在過來深城之前,已經向李叔打聽清楚門診以及聶醫生的能力。也和我的公司提前報備了三個月的手術假期,我可是對聶醫生的技術很有信心的呢。”
“多謝廖小姐和李經理對我技術的信任。”
聶晨寫完讓廖思菲過去正規門診做全身檢查的各種項目,把這一個項目清單遞給了廖思菲,“這臺手術的費用三十萬人民幣左右,完成了術前藥物反應觀測,那么在便過來門診向鐘小姐咨詢具體的手術時間安排,鐘小姐會安排好手術時間的。”
“你好,廖小姐,我是鐘蘭蘭。”
鐘蘭蘭溫柔笑著,從她面前的小盒子里,掏出了一張小卡片遞給了廖思菲。
“《南華日報》《明報》,還有和李超人不對付的《星島日報》,都報道了關于李超人為什么在周六晚上加急加印的《東方日報》特刊上,手捧著塑料青蛙上報紙的原因。”
周德、陳吉米兩人,在病人走后的九點半鐘,捧著一疊今日份的港島報紙來到愛華門診。
周德笑聲豪邁,敞開的胸懷,大金鏈子晃悠著。
他帶滿了金戒指的手掌,按在了刊登著李超人笑臉的《東方日報》上,“俺聽陳秘書說,這次的事件讓咱們這邊對本來應該傾斜向李超人的一切資源,全部發回重審!哪怕這個事件是無心插柳,也夠李超人他一家子喝上一壺了。”
比起了紅光滿臉的周德。
陳吉米則是坐在了小凳子上,低著頭小口小口地喝著鐘蘭蘭沖泡的茶水。
喝完一杯茶,陳吉米和聶晨說道:“小超人在愛華村里邊的三個釘子,已經起了出來。咱們這一次關于醫院升級的這塊商業用地沒有障礙了。”
“陳律師用心了。”聶晨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