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除去鄺福亮,以林雪陽小姐做一期專題文章也是綽綽有余了。”
同樣在美美喝著香氣四溢水仙茶的林榮華,主動加入到這個話題當中。
不說別的,關于脈管畸形試驗的各個方面下來。
以聶晨所提出的按照影像以及不同病人體質,進行高流速低流速判斷的脈管畸形診斷,再到了術前的各項檢測準備數據體現。
再到術中臨床使用的各項數據,還有現在記錄得極為詳細的愈后護理臨床數據。
對于專門研究脈管畸形以及口腔頜面方面的林榮華,他一說到這方面,就有著自然而然的榮譽感。
這些天累歸累,但是學校里的同屆醫學生們,早已經在打聽著各個門道,想要進入愛華門診,加入實驗小組的規范化培訓。
本來林榮華他就算是在臨床外科方面的能力,屬于花城幾間醫學院應屆醫學生首屈一指的頂尖醫學生。
但比起了在各個渠道有著強人脈的同屆醫學生面前,他是不夠看的。
林榮華之所以能夠成為愛華門診第一屆規范化培訓實驗小組醫學生的成員,主要就是他人脈不夠。
因為那些有著廣泛人脈的同學,當初是看不上愛華門診和研究所合作的實驗課題小組。
哪怕這個實驗項目是省醫學院專事專辦,并且撥下了巨款進行支撐的脈管畸形小組。
但是以李大勇這位半輩子就卡在了副所長的職位上的無實權人物的身上,便可看出這個實驗小組的天花板,就是要比李大勇低上一級的。
那么對于有人脈渠道的花城同屆醫學生,愛華門診的吸引力,那簡直就要降到了冰點以下。
而這一周來,特別是上周五愛華門診和劍橋醫學院確定下了留學渠道項目,而且還是劍橋醫學院的馬冬青教授花費了多種大條件,才拿下來這個留學項目。
這個消息傳回到了花城幾間醫學院,本來以為林榮華這個頂尖外科高手,是被流放到了愛華門診的應屆醫學們,無不扼腕而嘆。
同時也展開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渠道能力,想要插個隊,進入愛華門診進行實習鍍金。
像前天由陳春梅面試下來的六個護士,里邊有三個各自拿著不同機構介紹信的護士,她們實際上是屬于應那些有人脈能量應屆生的先遣軍。
不過林榮華知曉,愛華門診并不是那么容易進的,除了機緣巧合之外,同樣也要有著過硬的實力。
不說其他,單純論動手的外科技術。林榮華認為自己在同屆的醫學生當中,是遠遠超過其他醫學生的。
但是放在了愛華門診,不說和聶晨比。
就算是和重頭學起的外科醫生宋東陽比,也是差了一個大階段,自己必須咬著牙反復苦練某些動作細節,才能夠勉強跟得上和宋東陽之間的配合。
所以,林榮華倒不是不認為,那些正在削減了腦袋,四處打點關系,想要進入愛華門診的應屆醫學生,能對自己造成什么威脅。
而現在,實實在在握在了林榮華手中的,卻是已經有了眉目,并且在欄目編輯組一旦進入門診,便可發表成為文章的脈管畸形研究成果。
這些成果是重磅型的!
不只對國內,甚至對國際上相關類型研究,也將造成深遠影響。
“十點呀……十點過來的話,咱們正在進行第二臺手術,可來不及招待這些欄目編輯了。”
聶晨拿出了今天將要進行手術的病人名單。
上午第一臺手術安排的是周彩鳳,她的擴張器將在今天取出,并且直接進行二期的黑毛痣切除及皮瓣移植。
周彩鳳這臺手術,在愛華門診同樣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她是第一個擴張器植入的客戶,也是第一個進行二期擴張器手術的。
而且進行二期手術的時間間隔非常短。
為期一個月左右,便皮瓣擴張完成。
這對于以后的擴張器植入病人的參考時間,有著重要意義。
今天的第二臺手術,是部隊醫院轉診過來的燒傷病人鄭金海。
部隊醫院燒傷研究室的柯主任和他的研究員們,對這名病人可是相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