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醫生,我在上午看過了月倩和李教授給我的關于林雪陽這一例病人,從術前到術后整個整體的脈管畸形專題材料。”
一杯美年達下肚,初來乍到的欄目主編蘇亞平打開話匣子。
他吃著聶晨專門夾到了他碗里爽口無比的石斑魚肚,說著他這個欄目將要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誠然如蘇亞平所說的,這一次關于愛華門診和省研究所合作的脈管畸形實驗小組,不光是研究所、省里,甚至是中科院的大佬們,也同樣非常關注實驗小組的技術成果。
所以呢。
以蘇亞平和龐芙蓉兩人組成的編輯小組,所主持的期刊子刊脈管畸形專欄第一篇專欄文章,那是必須要拿出足夠重磅的技術成果,才能有欄目第一篇文章開門踩的效果。
“第一篇專欄文章選擇林雪陽作為專題對象非常明智。”
聶晨點頭不已,隨口就給蘇亞平戴上了高帽,“愛華門診為林雪陽這個病人進行治療時,咱們這一個脈管畸形的實驗小組項目還沒成立,她的治療時間是最完整最長的。基本上后續各種治療方案以及靶向藥用藥,等等各個方面……都可以在林雪陽這一個病例身上得到啟發。”
聶晨所說的脈管畸形脈管腫瘤的實驗課題,有著無數的支線可以挖掘。
以蘇亞平給實驗小組所設定下的每周必須出產一篇符合脈管畸形的專欄文章,一年四十五篇文章以上的產出。
這個數量,如果放在了其他的專欄小組,是沒有這么多的素材材料可寫的。
一般情況一個病人就可以概括掉了整個類型的種種特質,然后就必須用多個病人進行多組對比。
而脈管畸形特殊之處,在于聶晨之前為這一個實驗小組所提出的高流速、低流速診斷方式、靶向藥正在實行當中的雷帕霉素臨床試驗。
還有重中之重的,對于本來認為不可能進行手術的脈管畸形、脈管腫瘤手術,臨床技術的發展。
林林總總這些類型放在了愛華門診這里,不說一年要產出是五十篇專欄文章的材料,就算是產出一百篇文章,仍然有著足夠詳細的材料給予蘇亞平支撐起他這個欄目。
而蘇亞平過來深城,愛華門診駐點實驗小組欄目的主編,可并不是被下放到了深城,流放到此。
他可是經過了真刀真槍的斗爭,才獲得了這樣一個機會的。
畢竟愛華門診現在不只在省里,在其他上級機構里,也是一個香餑餑!
誰都想要過來愛華門診這里鍍金蹭個光。
同時,蘇亞平在過來愛華門診之前,也是了解清楚愛華門診在這一個欄目上的產出,一周一篇專欄文章的材料真是綽綽有余的,真是有著這么一個底蘊在此,對于他這種需要確實成績的欄目主編,愛華門診的欄目,等于金礦。
任誰做這方面的編輯,都是必定青云直上。
“蘇主編,你和李教授同一間宿舍。”
吃完了午飯,聶晨專門帶著蘇亞平上到五樓,在五零二門外向蘇亞平介紹。
“電視機,收音機烘干機,電風扇,空調……”
蘇亞平倒是被這五臟俱全、裝潢得非常有格調的宿舍給震撼住了。
宿舍的裝潢和病房的裝潢并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