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在這種光線下鏡頭影像會糊成一片,沒想到手術室里的光線足夠讓咱們的感光度調到了一兩百,畫面仍然清晰穩定。”
觀摩室的面積十二平左右,剛好布置了下一條四米長可以平行移動的攝像機軌道。
攝制組所有人員已經在觀摩室準備好。
本來大家都在擔心著,因為不能夠隨意的打燈光,預計這一次的拍攝有可能會因為燈光而導致了影像糊成一片。
攝制組的老大馬東源,他也把攝像機感光度調到八百到一千之間。
馬東源預計了這一次就算是要犧牲攝像畫質,也要把手術臺那邊的聶晨手術動作,清晰地記錄在了膠片上。
如果是換成了馬東源攝制團隊自己出膠卷拍攝這么一個手術記錄的話,他可不舍得這么浪費,怎么也是要和聶晨爭一爭打光問題的。
當聶晨出現在了索尼攝影機的取景框中時。
帥氣自信、身材修長,穿著天青色洗手服,手上戴著貼身極薄橡膠手套的聶晨,打開了手術臺無影燈之后。
取景框里的手術臺,包括正要進行手術開刀的姜英姿,她蒙上了手術布,露出來的層層疊疊一顆疊著一顆腫瘤的脈管腫瘤區域,都清晰無比的出現在了鏡頭當中。
馬東陽快速把感光數據,調整到了畫質最高的一百。
只見,處在取景框里所呈現出來的畫像,依然沒有噪點。
手術臺幾個人身上的光線也足夠充沛,不會顯得晦暗。
馬東源心中大喜,向手中舉著白板,在觀摩室里給鏡頭引導光線的場記們做了一個手勢。
而攝影機的膠卷便開始咔咔咔的運轉工作起來了。
“大家可要拍好一點,咱們灣灣省的文化大使龍作家她可是答應了我,要為咱們這臺手術的紀錄片寫文案的呢!”
信心滿滿,以為自己能夠進入手術室觀摩手術的姜英姿媽媽李喜月。
她被告知清楚無法進入手術室后,倒是老實巴交的在觀摩室,找了一處不影響拍攝的位置,神色有些緊張看著手術室,此時正在手術臺旁邊,各說各話、談笑風生的主刀聶晨以及助手實習生。
“這臺手術的難度,就在于咱們切除掉了脈管腫瘤做好了血管縫合后,仍然是需要同時植入擴張器,才算是完成了一期手術。而且除了脈管腫瘤的區域是沒有其他皮瓣可以覆蓋的。”
聶晨在手術臺上,向仍然沒有理清這臺手術為什么分為二期進行的三位部隊醫院實習生,講解了一下這臺手術第一期手術的術式內容。
“為什么不直接就把額頭或者是頸后的皮瓣直接切割進行覆蓋,而要冒著擴張器植入有可能會產生排異反應的風險,做二期手術呢?”
來自京城,說話慢條斯理、甕聲甕氣、身材魁梧的吳少濤,站在了三個實習生的后邊,他舉起了手歪著頭問聶晨。
“如果是放在了脈管專科醫院,咱們這臺手術首先的核心,講究的是治療疾病,切除病灶,讓病人恢復健康。”聶晨語氣平緩的向吳少濤他們三人如此說道。
吳少濤聽聶晨這么一說,濃眉大眼的他語氣更加誠懇,問道:“難道不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