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怎么樣?”患者家屬問道。
聶晨說:“完全性骨折,需要復位后才能固定,但是復位的時候有點疼,你得扶著點。”
“好。”
“醫生,您下手輕點,我還想踢球。”
聶晨笑了笑,他走到患者旁邊,對照片子找到了患者骨折的位置。
“忍著點啊,不太疼。”聶晨說道。
沒等患者反應過來,聶晨兩手用力按壓,隨之一手輕扶,不到兩秒鐘,他骨折的右小腿就被復位了!
“啊……”患者剛要喊,卻發現聶晨已經完事了,又憋了回去。
剛才聶晨為患者正骨時用的正是摸骨、端骨、按骨、接骨四法。
只是他動作太快,患者都沒看清怎么回事,他就把骨頭接上了。
聶晨看著患者憋紅臉的模樣,當下一笑道:“還疼嗎?”
“有,有點麻。”患者睜著大眼,說道。
“這是正常的,等血液恢復循環就好了。”聶晨點頭。
聶晨對自己的正骨手法很有信心。
“一會再去拍個片子,我要看看復位的情況,如果復位不錯,那就可以固定了。”
患者家屬點頭:“好的,謝謝醫生。”
實其,并不需要再次拍片子。
但作為醫者,在對自己的接骨手法有信心的同時,也要保證患者擺脫后遺癥的風險。
聶晨把兩個片子都放在燈壁上。
指著骨折位置,說道:“這邊是沒有復位的樣子,骨頭最小偏離0.3毫米,最大偏離0.6毫米,這是接好后的樣子,骨頭已經完全復位,不用擔心后遺癥的問題。”
“再說患者年紀小。對恢復更加有力。”
“恩,謝謝醫生,沒有后遺癥,我就放心了,可這孩子愛動,在家里呆不住,老想著去外面踢球。”患者家屬說道。
聶晨笑著對患者說:“如果你想早日恢復,那你就得聽醫生的話,否則二次創傷,會對你以后還能否踢球,有巨大的影響。”
“醫生,您放心,我肯定聽話!”患者乖巧的點頭。
聶晨轉頭對著林曉曉說道:“準備石膏繃帶、棉墊、油布以及一盆40度溫水……”
“好,我去準備。”
處置室里就有石膏和繃帶,所以林曉曉沒有出去。
聶晨先拿肥皂水清洗患者的皮膚,這是為了防止長時間包裹,產生瘙癢的癥狀。
林曉曉很快便準備好了,放在處置車上,推過來。
“腿搭在小車上,不要晃動。”
患者點頭:“醫生,得多長時間能好啊?”
“一到兩個月吧,由于你兩條腿均有傷,可以讓你媽媽在醫院租個輪椅。”
“好的,醫生,去哪租啊?”患者家屬問道。
林曉曉說:“咱們急診就有,等會我帶你去。”
“好。”
“林曉曉,扶著他的腿,保持這個姿勢。”
“好。”
聶晨把浸泡好的石膏繃帶卷的開端,貼在患者骨折的肢體上。
“哎呦,太熱了!”患者呲牙咧嘴的喊叫道。
聶晨說:“因為你血液不循環,所以會感覺很熱,但不會燙傷你的皮膚。”
“恩恩,醫生,我能忍住。”
聶晨笑了笑。
“石膏條!”
“在這。”林曉曉說道。
聶晨把已經制好的石膏條放置在患者右小腿的兩側,然后繼續纏繞石膏繃帶。
“剪刀。”
聶晨拿起剪刀在患者的右腳上,開始休削石膏,因為得切除多余的部分,便于不需要固定的關節活動。
患者的腳趾必須露出來,便于觀察血液循環和感覺運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