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硯臺整體呈四方形,通體泛黃,無底足,粗看去,硯體泥質堅硬細滑。
硯身雕刻出一頭老牛的雛形,深陷的墨池與浮雕云月紋凹凸呼應,右側硯邊還制有仿端石皮。
乍眼看去,倒是顯得古樸大氣。
“咦——?”
何林微微一愣,走近輕撫硯臺,又用手指輕叩兩下:“這方硯臺粗看去,硯體泥質堅硬細滑,硯面臥牛雕刻細致,毛紋清晰,深陷的墨池恰與浮雕云月紋凹凸呼應,右側硯邊還制有仿端石皮,用指輕叩,亦有沉悶之聲發出,應該是清代工藝的澄泥硯吧?”
青河山笑了笑,說道:“呵呵,只不過是一方現代工藝的仿清澄泥硯而已。”
“青老,你說這硯臺是贗品?”何林頗有些詫異。
一來,何林乍看這硯臺的雕工確實精細,頗有清代澄泥硯的風格。二來,卻是他分明發現那方硯臺中有寶光閃爍!
結果青河山卻直言這方硯臺是現代工藝的仿品?
這到底是什么情況?!
“呵呵,雖說這方硯臺不管在刀工,重量,還是色澤上仿制清代臥牛望月澄泥硯都仿得有八九分像,但仿品終究是仿品,再怎么仿也真不了。”
青河山飲了一口茶,淡淡說道:這方硯臺重量雖說跟清代臥牛望月澄泥硯相差無幾,但如果細看,就會發現,其實這硯體并不是澄泥質。此硯泥質雖和“鱔魚黃”極為相似,但實為石粉與化學膠脂混合鑄成,雖表面致密光滑,卻不見金沙閃現,更不能用來研墨。”
”這澄泥硯起源于秦漢時期的磚瓦,燒造工藝經后世逐步完善,至宋代,已為“四大名硯”之一。發展到了清代,雖說泥質已不及明代緊實,但修泥雕刻工藝卻精細至極,可謂是各代澄泥硯中的“巔峰之作”!”
青河山繼續說道:“而這方硯臺雖乍看雕工精細,實則卻下筆過分呆板。所雕云紋刀法不為側鋒斜入,且描刻痕跡較重。同時,硯臺新月的位置有悖常理,澄泥硯紋飾中,無論新月或滿月都深入云間,半隱半現,而此新月完全掛置云前,不似古人風格。“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在硯背面右下角印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識其字跡,松懈渙散,章法凌亂,較真款相比更是甚遠。”
何林一愣,拿起硯臺細觀。
這一拿,果然就發現了差別。
澄泥硯以沉淀千年黃河漬泥為原料,經特殊爐火燒煉而成,質地細膩,猶如嬰兒皮膚一般。
不僅倍受歷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在唐宋時期更是皆為貢品。
但這硯臺乍看光滑,入手卻絲毫沒有細膩的感覺。
再翻過硯臺一看落款,確實如同青河山所言,這方硯臺為確實仿品無異了。
這類現代工藝的仿品市場批發價也就幾百塊左右,青樂花10萬購入,也算是交學費了。
但與此同時,何林也發現了這硯臺閃爍寶光的秘密。
與其說寶光是硯臺發出的,還不如說是硯臺腹中所發出!
這種情況何林并不陌生,簡直就跟他那枚夜明珠是如出一轍!
“哎呀,爺爺,有客人在,我的那些糗事兒你就別說了嘛!”青樂有些尷尬的撒嬌道。
“呵呵,小妮子還知道害羞了?”青河山一捋胡子,打趣道:“叫你不好好學知識,要是以后這種情況還打眼,那可能我青河山也要被人說閑話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