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這一帶很有文化風味啊!”
聽到老婦人這番話,王維不由得面露詫異:“我覺得這里完全可以作為歷史古跡供人們參觀,您為什么會說要拆遷呢?”
在他看來,這一片兒老房區不管是建筑風格,還是風情風貌都原滋原味的還原了明清時期的風格。
在現如今簋市這種快節奏生活的城市中,這已經是基本很難遇到的一塊凈土了。
“哎,這些事兒我也不清楚。”
那老婦人搖了搖頭,走到了一戶院落前掏出鑰匙開門:“反正前些日子村支書下通知說這一片地區有承包商要承包了做什么開發項目,在征求每家每戶的搬遷意向呢。”
“噢噢。”
王維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如果真的是要直接將這最后一片老房區都拆遷的話,換做是他還真是覺得有點挺可惜的。
“請進吧。”
就在這個時候,老婦人已經打開了院門,對著王維說道:“反正我老太婆是不想搬走的,祖上幾代都在這里定居,都快行將就木的人了,哪還想挪窩哦。”
她一邊說著,一邊就將王維領進了院落里面。
王維走進一看,院落十分寬敞,四合院結構。
院落三面環房,有正、偏廂房,一面環墻。
從建筑的風格來看這座宅子已經有一些年頭了,至少是清末民初時期的舊址。
在院落中有一口水井,水井不遠處就是一面白漆墻,由于年歲久遠的原因墻上的白漆已經泛黃,或多或有部分也出現了脫落的痕跡。
“真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啊。”
王維情不自禁的嘆了一句,從眼前這已經有些雜草叢生的院落中,他似乎看見了一個官宦之家由興盛走到衰亡的過程。
“哎,以前在河東他曾祖父輩的時候這院子每天還有傭人打理,但后來改革了,家里也沒什么人管這些了。”
老婦人一雙渾濁的眼眸中似乎已經看透了浮沉半生,淡淡的說了一句:“現在剩下的就只有些老頭子生前用過的一些物件兒了,哎……”
說著,她就開門帶著王維進入正房,里面布置設施依舊顯得古香古色。
但是王維注意到屋內不少地方都顯得十分空蕩,有的地上還留有以前放東西的印記。
不難想象出那些地方擺放的物件,應該在不久前都被老婦人膝下的兩個不孝子私自拿出去變賣了。
穿過客廳,老婦人將王維一側偏房中,房內并沒有太多的設施,只有幾副老舊的座椅板凳,墻上倒是掛了不少的題字畫帖。
“這里是我老伴兒生前的書房,他一般舞文弄墨什么的都在這里。”老婦人走到一旁柜子前,從柜子底下摸出了一個上鎖的鐵盒說道:“以前這里還有我老伴兒淘來的不少古人字畫,但現在剩下的就只有他自己寫畫的幾幅東西了。”
王維環顧四周,他發現墻上那些字畫果然都是出自一個人之手,落款均是董生合。
料想這個董生合應該就是董河東的父親無疑了。
“以前家里的那些老物件,現在基本都被那兩個敗家子拿走了。”
那老婦人打開了手中鐵盒的鎖后,嘆氣說道:“哎,我只想給自己留個念想。”
“小伙子,你先看看吧,這里面就剩下一些我當時的嫁妝和我老伴兒生前看的一些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