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好歹也是個將軍不是?
雖然色目人壯丁不知道將軍是多大品級的官,但卻知曉將軍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官……
對色目人壯丁進行了一番激勵后,800多官府降兵組成的明軍營押著2000多色目人壯丁緩步推進。
色目人壯丁手里的武器清一色的是最廉價的木桿長矛,都是從戰利品和李家村庫存里挑出來的,連紅纓都沒有的那種……
明軍營的降兵使用的武器和他們原本的裝備一樣,整編后,李察就將繳獲的武器裝備還給了他們。
可以說,武裝這兩只隊伍,李察一分錢沒有花費,連伙食都是搶來的糧食做的……
明軍營后面則是明軍重弩手和明軍重步兵組成的步兵線,兩翼是兩隊明軍輕騎兵,最后面是200名五軍營步兵。
對面的高象縣兵力實在是太多了,大眼望去都看不到盡頭,所以李察不敢直接讓自己的主力上去硬攻,系統士兵雖然悍不畏死戰力不俗,但身體跟人類沒有什么區別,也是可以被殺死的!
自然也能被對面的人海吞沒。
最關鍵的是,系統士兵有體力限制,無論砍人還是射箭都是個體力活,五軍營步兵這種精銳自然要用在最后一錘定音。
“這個李察也算夠狠,將大石鎮周邊的村落壯丁都拉了過來,看來也是個打仗外行,這種普通的壯丁能有幾分士氣?”
高象縣官兵后方的巡檢龍立果看到李察的前鋒隊伍后,冷笑著嘲諷道。
高象縣的色目人仆從軍待遇雖然不咋滴,但好歹刀槍武器配備齊全,其中還有不少人手中持有弓弩,后面的縣兵更不用說,身上都套著制式皮甲呢!
大唐的地方衛戍部隊只要不是太窮困,一般都會有皮甲裝備,正規野戰部隊則一般裝備著輕型鐵甲,大唐的軍隊披甲率還是蠻高的。
若非如此,根本無法跟綠皮獸人僵持這么多年。
當然,高象縣中鐵甲的配備率比大石鎮官府高不了多少,只有親兵家丁和軍官才有財力配備。
安國府境內披甲率最高的當屬那位節度使的直屬嫡系部隊,其他部隊的披甲率只能算是‘呵呵’的級別……
畢竟鐵甲的打造成本遠高于冷兵器和強弓硬弩,在面對綠皮獸人普遍裝備的鈍器時,作戰效果也不太好,所以唐軍除了正規野戰部隊外,地方衛戍部隊一般更重視軍隊人數,而不是披甲率。
在低沉的號角聲中,隊列明顯比李察的色目人壯丁隊伍整齊的高象縣色目人仆從軍迎面而來。
原本被李察的忽悠**提升不少士氣的2000多色目人壯丁看到對面的陣勢后,士氣值開始不由自主的下降,原本勉強維持的陣線也變得扭曲起來……
在后方觀戰的李察看到色目人壯丁沒等進入敵人弓弩的射程就開始產生騷動,連忙對旁邊的傳令兵下了一道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