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可沒有辦法打動普通人的內心,頂多讓普通人產生畏懼。
而普通平民的畏懼實際上多是當地官府造成的,真要說皇帝的話,普通平民是沒有什么具體概念的,頂多也就知道皇帝是官府的主子……
與其說民族,在這個世界中,普通人的地域觀念更強一些,因為同一個地區都有地方方言,交流起來自然更加親切,哪怕大唐一直在致力于推廣官話,但地方方言這東西,只要沒有普及義務教育,始終會占據主導地位。
這也是高象縣的色目人降兵組成的先鋒營,可以毫無心理壓力的欺負大石鎮普通色目人平民的根本原因。
現在城頭拼殺的兩股色目人,在漢人眼里沒啥區別,但在他們自己人眼里卻是分屬不同陣營,甚至進攻的高象縣色目人士兵中有不少人不斷咒罵著大石鎮守軍的色目人是鄉下的土包子……
縣城人鄙視鄉鎮的人,很正常的社會現象……
攻城的高象縣色目人仆從軍雖然占據人數優勢,但城墻就那么寬,哪怕四面一起進攻,也不可能將所有兵力都押上去,士兵們根本施展不開。
所以,在局部地區,平叛大軍的色目人仆從軍并不占據多少人數優勢,第一個波次被打退后,第二個波次很快涌了上去,攻城部隊的漢人督戰隊也不是胡亂砍殺,當前頭的色目人仆從軍戰損超出底限后,他們也會允許撤退,然后將新的色目人的生力軍頂上去。
至于撤下來的色目人士兵,則會進行簡單的重整,然后排在最后的進攻波次中。
就這樣,分成數個進攻波次的色目人仆從軍反復沖擊城墻。
然而,進攻的平叛大軍可以這么玩,兵力占據劣勢的李察卻沒辦法這么干,先鋒營總共才2000多人,分到四個城墻一面城墻也就500多人,再細分幾個波次的話,還怎么守城?
所以,李察的色目人隊伍一直被迫奮戰在第一線,跟一波一波涌上來的色目人進攻隊伍拼殺!
情況最好的當屬正門的城墻守衛戰了,因為這里多出了500多負罪營,負罪營中的色目人壯丁人手一把長矛,被頂在最前面,后面還有千名五軍營步兵箭雨掩護,即便正門這面城墻外進攻的色目人仆從軍人數更多,波次更頻繁,也沒讓進攻方踏上城頭一步!
反觀另外三面城墻,在奮戰到下午時分時,因為城頭上的先鋒營色目人士兵戰損過半,不得不將輔助軍預備役的色目人壯丁沖入一線隊伍。
這些僅僅簡單整編,剛剛拿起武器的色目人平民又能有多少戰斗力?
結果,三面城墻上的色目人一線隊伍人數雖然沒有減少,卻越打越弱,到了下午時分,甚至有數次被攻上城頭!
若不是督戰的明軍營及時沖上去堵缺口,將攻上來的色目人仆從軍趕下去,一線守城的色目人士兵已經崩潰了……
不過,守城的色目人士兵損失大,攻城的色目人仆從軍損失更大,即便進攻方知道守城力量正在衰退,仍然無法破城,第一天的攻城戰結束后,唯一的戰果就是在城上城下留下成片的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