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吞并安西都護府就是吐番王國集聚實力的第一步!
史國府大軍征伐安國府就是安西都護府亂局的一個縮影,在安西都護府其他地區同樣掀起了一連串戰爭,不過打出忠于大唐旗號的安西兩鎮一直處于下風,因為吐番王國的軍隊源源不斷進入西域支援自己的盟友!
這些事情李察自然不知曉,他現在正聽著明軍營斥候匯報的敵情。
李察搜刮了高象縣幾乎全部的軍用戰馬,總算讓明軍營有了幾十個斥候偵騎,這些偵騎原本就是高象縣縣兵中的斥候,在專業領域上是沒有問題了,省去了訓練的麻煩。
這就是收編降兵的好處,只需稍微整頓一下,就可以拉上戰場,對于一個新崛起的勢力而言非常有用!
地球歷史上的明末流寇闖王李自成實力崛起的那么快,就是因為收編了大量明軍降兵。
這個時代當兵的往往沒有什么忠君概念,只要能吃飽喝足,打仗的時候有賞錢拿,基本上就會賣命,至于能賣命到什么程度,就要看各自高層的手腕和財力了。
幾十個偵騎雖然不多,但暫時也夠用,很快就給李察帶來了史國府大軍具體的糧道訊息。
史國府大軍的大批轉運糧草放置在靠近安國府的一個小鎮中,小鎮原本的防衛力量并不強,只有一千多小鎮巡防營和一群色目人雇傭兵。
然而,李察這近七千人大軍是不可能瞞過史國府耳目的,昭武狄遮察覺到有這么一支軍隊直插后路,立馬從隊伍里分出一支偏軍前來攔截李察的軍隊。
自古以來,大股隊伍行軍都有跡可循,而且速度也快不起來,不可能像零散旅人那般容易隱藏蹤跡。
結果,史國府派出的偏師很快就堵住了李察隊伍的去路。
襲擊糧道的作戰任務看似簡單,但除了全員騎兵的游牧民族外,農耕文明很少會成功。
進攻方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看好自己的后屁股?
只要發現敵軍有軍隊奔向自己的‘局部地區’,定會分出偏師抵擋。
進攻大軍占據內線優勢,調兵速度自然要比敵人更加快捷。
所以,冷兵器戰場上往往以騎兵偷襲敵人糧道,很少以步兵大隊偷襲。
不過史國府主力需要進攻安國府,自然不可能抽調太多兵力攔截李察的隊伍,李察只需要擊敗攔截的史國府偏師,就可以切斷他們的后路!